最近突然开始意识到,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为什么有时会出现从众心理,为什么过得浑浑噩噩,除了恐惧未知以外,个人认为更多的是缺少了辩证思维,缺少了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认知。那如何做到呢?为了了解这个答案,我去请教了一些个人认为很有自我思想的人。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学到了各式各样的方法,但共同点,都在于吸收更多的信息,对每一个信息的真假都抱有怀疑态度,自己去深入思考其背后的逻辑、真实的原因,不要轻信。新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是对是错,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呢?给我的回复是,不着急,多问为什么,对每一件事至少问3个问题,问到已经想不出新的问题为止,总有一天可以有更清晰的思路。其中一人为我推荐了杨澜的《提问》,去学习如何去有针对性地提问。
这个建议给了我很深的感触,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不仅是知识上的,在平时也渐渐开始多问为什么。成熟的人,还是要有自我的思想,对待事物抱有开放的、不会人云亦云的态度。
对于《提问》这本书,看了3天,刚刚入门,很难说出特别深的感悟,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奇心和了解多方信息的重要性,对我的有效性,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读书小结
1.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提问,在于好奇心,在于无法统一的价值观。
2. 提问,不仅是某一个问题的语言表达的品质,也包含着提问背后的视野和格局,包含着事实的准确和思想的深度。
3. 提问前扎实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避免提出更多愚蠢的问题。
4. 更好的认知取决于好奇心
① 好奇心的起点:未知和无知
不用恐惧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只有清楚的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并认可自己并非全能,才能让自己保持成长的态度,保持好奇心。
② 好奇心激发:家庭和学校
一个好的环境会有助于我们好奇心的维持。在小的时候不少的孩童都会不停的问为什么,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少,这重点来源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
③ 好奇心的练习:新手和专家
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他最擅长的一个方面。
帕累托认为,世上的人大约可以分为两类:“投机者”和“食利者”。前者崇尚重建一切的创造精神,后者喜欢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创新过程中,好奇心指数的不同,从而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不同。
专家更有可能成为“食利者”,新人反而更可能成为“投机者”。
♦ 詹姆斯·韦伯·扬--- 经典五步创意法:
“让大脑尽量吸收原始素材、消化和吸收素材、用潜意识去整合素材、创意诞生、应用并修正于现实世界。”
5. 一个人的提问力,彰显在与外界互动质量的高低。而科学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提问者。
6. 2种思维方式:
① 海绵式思维: 尽可能多的吸收外界信息,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
② 淘金式思维: 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这种思维方式,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自己决定需要筛选什么信息。(重视在获取过程中展开积极互动)
7. 认知的提升在于对自我的不断认知。不断地询问自己、询问这个世界,不断地寻找答案,不断地了解自己和世界,才能得到认知的升华,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
8. 5个关键提问:
① 等等,你说什么?
② 不知道......
③ 我们能不能至少.....
④ 我能帮什么忙?
⑤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 5个关键提问揭示了提问对于构建你我之间关系的价值所在。
当好奇心成为开放性的价值观,提问所带来的福利则是价值观的互动。缔结彼此的关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