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文章那样,苏轼的一生就是如是的践行者,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他都始终如一地认真的生活真。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诗句外,还有几道菜东坡肘子和东坡肉,也是他不负生活的见证。
说到苏轼,就不得不提那些词句里的名句。在我们人生不得已时,它们就会在头脑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二十岁出头的苏轼,也算得上真正的人生赢家了。在那时,谁也不会不会想到,他此生将步步走向更低的位置。可是,即便是人生中不停贬谪,始终没有将他打败。
若是换了他人,早就哭天抢地悲叹人生的不幸和悲凉。当然,在历史上也只有苏轼真正的做到了坦然接受现实,不顾影自怜不枉自嗟叹。在跌落深谷之后的打击后,再从峡谷之中开出娇艳的花朵。在历史上也给他留下隽永的一页,无论再过多少个春秋,人们依然需要他的诗词,人们依然会从他身上找到活着的真迹。
我从来未曾想过,在过去了一千多年的古人身上,还能找到值得借鉴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生命的郁郁不得志,我们无处可以施展的才华,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未来,认为还未到过的那个地方,才有我们值得寻求的人生。用理想、目标等方式,把眼前的日子“将就”了过去。
那么,所谓的远方真的值得期待吗?那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有又多少可以到明艳义无反顾地放弃当下的生活?我不知道,也没人可以回答。
我们焦虑,我们患得患失,我们郁郁寡欢,都是因为什么呢?
现在的人全都进入了一种无限地焦虑模式中。有产者在为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而焦虑,无产者在为如何拥有一份稳定的资产而焦头烂额着。当然,如果把这种压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那将毫无疑问是一股很大的社会推动力。可问题偏偏就是,谁也无法保证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输赢随时被翻盘的情况下,谁也避免不了有些心术不正的人,他们会采用极端的手法去攫取本不属于自己那部分财富。
不论当下生活有多么艰辛和无奈,只要跳出自身的环境,向远处看一看。在世界的一些角落,还有人在为了活下去而拼搏着,他们不得不做出牺牲。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有选择,可以选择怎样和身边的人去相处,可以选择怎样认真的吃好一餐饭,可以选择眼前拥有的就是一种上天恩赐。
远处的景色不用急于求成的去追逐。舍本求末地放弃了当下的生活,把生活变成一场急不可待的竞赛,最后就算胜利了,那种喜悦只是顷刻之间的。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所有的时间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一生。如果把人生最好的年华,拿去换取未来的一刻的欣喜,等到年老体衰以后,那时又会有怎样的心境呢?其次,追逐本身就是具有风险性,如果放弃的当下生活,只换来了未来的失败,那是否又构成另一个反讽呢?即便如愿的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个过程里有放弃了什么?又错过了多少风景?
当然,安于当下并给不是必思进取的代名词,更不是毫无目的的活着,而是真诚且细致地对待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当命运的轮盘将你推入人生谷底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在这苦里太出鲜艳的花朵。生活不是为了过未来的一个片段,而是,每一分每一秒加在一起,才是我们的人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它是人生高光时刻的正反面,它是我们对待人生的一种坦然态度,它是此时此刻,此地此身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