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情绪有点低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也是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也有让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情。比如:从昨天起,开始练习“灵飞经”中钢笔八个基本笔画。其中,对横的练习自己很是满意,多多少少有点字帖上的意思……
今天,兄弟学校的来了5位老师,参观学校数学工作室,并询问了一些相关的事情。通过简短的交流可以发现,我们有很多相同的困惑,都感觉到是处于“瓶颈期”,如何进一步突破,却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才能进行下去……
晚上,工作室的交流照常开始。先是对WTT老师的计算课进行了探讨。都认为孩子在计算出结果这一块没有任何难度。关键要突破的是怎样让列竖式这个过程显得自然,有用,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另一种计算方式。同时,在竖式的教学中要突破算理,掌握算法……
怎样让竖式的出现不显得突兀呢?想到了孩子摆小棒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文字语言来记录,当然也可以用数学语言“竖式”来记录,我们要通过文字语言沟通孩子摆小棒的过程与竖式一一对应之间的关系。让动态化的操作过程在竖式中获得有效的体现……
工作室交流的第二环节是,对刚刚结束的六年级月考孩子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多数的错误都涉及到孩子最初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要培养孩子画图的习惯,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就是不会去画图。不由得想起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解题技能。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有的时候题目比较简单,孩子无需画图就能顺利解决;而当题目有点难度的时候,孩子只会干想,缺乏画图的意识,更缺乏画图的能力。
总体来说,就是这种感觉:高年级明白了要在低段的时候,让孩子彻底掌握各种数学概念的本质,才能在高段的时候,更好的解决问题;而教学低段的时候,尽管知道了要这样做,但是,部分孩子具体的训练过程却让教师很是为难,不知不觉中,又让孩子只是强行记住技巧。这样的一个因,又会导致今天分析的那个果。教学,何其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