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点多,儿子的爸爸才睡醒,不到半天的时间,实在是不知道去哪里玩,所以我提议去家附近的广场,带儿子学习骑自行车。刚开始去广场,儿子还是比较抗拒的,他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在这里学习,他们都会,就我不会,他们会嘲笑我的。我很诧异儿子会这样说,于是我耐下心来,对儿子说:每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他们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不会我们就学,知道么。后来我又使出来杀手锏,我说他的同桌也在学习骑自行车,到时候她会了,你不会,是不是不太好。然后儿子就犹犹豫豫的答应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学习的过程,老公带着儿子在广场上试着骑自行车。也许是之前暑假老公带着骑了一段时间,也许是儿子确实有点天赋在身上,居然一会就上手了。就是排除上车和停车,很快就可以不需要人扶着,自己掌握平衡的骑起车来,再然后就是教他怎么停车,怎么刹车,也就教了2遍吧,儿子就会了,真的是有点天赋在身上,儿子自己也非常的兴奋,都在一边舞动了起来。
学了差不多1个小时,准备带儿子到处逛逛,儿子说,妈妈,我学骑车这么快,你有啥奖励呢,我说你学会了就是最好的奖励啊,不能啥事都要问妈妈要奖励啊,我内心里觉得这个习惯不太好。最后老公提议,带儿子去吃一个炸鸡腿。
后来我就推拿去了,没想到吃完炸鸡腿,儿子跟他爸爸提议,想再去骑车骑一会。差不多又骑了一个小时,他就已经很娴熟了。他自己一边骑车,一边很兴奋的呐喊。看着老公拍的视频,我也确实是蛮开心的。为自己今天的提议开心,也为儿子能学会骑自行车开心。
通过这件事情,我有一些小小的启发。
1.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小,相当于是同学年年龄最小的小孩,我一直对他的要求就不高,觉得他可以健康成长就行。因为我打心底觉得,学习让他和同学龄的小孩比,肯定比不过,因为他最小啊。然后身高和同年级的孩子比,肯定也是比不过的。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也没有刻意带着他去和别的小孩玩,一般就是我带着他玩,或者娃爸爸带着他玩。学习也从来不做要求,觉得他完成了任务就行。每当孩子偶尔问我,妈妈,我是不是最笨的,或者妈妈,我是不是很丑,我都会耐心的解答,说,不会啊,你在妈妈心里很棒啊,一点都不丑,可是儿子还是会过一段时间就问我。我想我是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不去对比,孩子之间的对比就不存在吗?竞争就不存在吗?并没有,在学校,老师也好,学生也好,成绩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然后身高和健康也是一样。只要你在一个人群里边,竞争永远是客观存在的,你就算给孩子洗脑,他很棒,然后一点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都不做,他真的会觉得自己很棒吗?他真的能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开心的过着吗?如果小孩长时间在一个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的氛围中长大,他真的能做到真正的自信吗?我之前听闻过一句话,自信往往来源于不断成功的经验积累。自信并非是我告诉他,宝贝,你是最棒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棒,并没有。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直面问题,想办法去解决,才是正途,才有利于提升小孩的自信。所以,接下来的是,我对小孩的学习,还有锻炼,应该是有要求的,也是有规划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
2.学习的规划应该就是要有要求,比如学习习惯(每天预习复习的习惯、阶段性复习的习惯、阅读的习惯、专注学习的习惯、每天学习英语的习惯,坚持的习惯),必须学习成绩的要求(不能低于90分);
3.锻炼的规划,应该就是每天跳神还是得跳起来,然后每周得武术还是得练起来,每天得贴贴还是要贴起来,每天泡脚跑起来。
4.周末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体育运动,多接触大自然,然后必须有半天是和学习相关的(可以是完成作业,可以是阅读)
5.持续不断的学习技能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带孩子不停的去尝试,不要自己一开始就停下尝试的步伐),不要带着孩子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起码说不能这样去影响他)
6.总是用物质去激励小孩,或多或少肯定会不太好,特别是时间长了,更加不好,所以,我还是需要做一些事情,小红花的奖励要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