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一头饿的发昏的驴到处找草吃,忽然间它发现一件仓库。于是一头扎进仓库里,在仓库中有两堆大小差不多谷子。
驴子站在谷堆之间,不知道吃哪一堆好。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过去了,但它就是拿不定主意。由于迟迟不能做出选择,最终它在两堆谷子中死去了。
这当然是一个编出来的故事,它过度的贬低了驴子的智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我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决策了。
现在的社会不比以前,人们不再只是单纯的为了温饱,更多的是要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选择。
你去商场购物,本来只打算买一条简单的牛仔裤,结果到了商场发现,牛仔裤有各种各样的款式,不同款式下又有不同的风格。本来只打算买一件简单的裤子,结果反而是琳琅满目的牛仔裤让你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了。
许多人觉得有选择是好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选择数量的暴增,人们选择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会增加。
有时候过多的选择反而会让我们难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最大化者
要作出明智的选择,首先要确定一个清晰的目标。
关于目标,你必须确定一件事:是非得选择最好的那个,还是说足够好就行了?如果你只能接受最好的,那你就是一个最大化者。
最大化者要确保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最佳选择。
可是,又有谁能保证是最佳决策呢?
最佳的方法就是穷举所有的选项。因此,最大化者在浏览完所有选项之前,通常是不会做出选择的。
最大化者的决策方式意味着意向艰难的任务,而随着选项的增加,这项任务会变得越来越恐怖。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最大化者。如果真要把所有商店的毛衣都看一遍,光买毛衣就能花掉一辈子的时间。
但最大化者总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去搜索、看标签、阅读消费者杂志并使用新产品。
二、最大化的危害
成为最大化者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1 浪费时间
最大化者为了能够做出最佳决策,总是想穷举所有选项,这会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
由于总担心还会有更好的选择,最大化者总是在不停地搜集最新信息。“货比三家”已经满足不了最大化者的内心需求,他们常常会“货比十家”、“货比百家”。
而时间就这样在最大化者不停地进行比较下消逝。或许利用这段时间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 增加焦虑
心理学家对最大化倾向高的人进行了实验,从生活满意度、乐观程度和是否具有抑郁倾向三个方面设计了测量量表。
实验发现最大化倾向高的人的生活满意度更低、更不乐观且具有抑郁倾向。
虽然这项研究反映的只是最大化与不快乐的相关程度,并不表示最大化就是不快乐的原因,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但是,从相关性上也能看出最大化与不快乐之间的关系。
每增加一个选择选项,就会增加最大化者的焦虑程度。
*3 容易后悔
最大化者很容易感到后悔,尤其会有那种“买家的悔意”。错过更好的选择会成为最大化者的切肤之痛。
“要是多逛一家商店就好了”
“要是我听了他的意见就好了”
“要是我提前看了《消费者报告》就好了”
......
你可以想象出无数个“要是...”,但是每当你做这样的假设,你刚买不久的东西带给你的满足感就会烟消云散。
如果你总是感到后悔,遇到心头好的快感也会很快消逝。更让人难受的是,往往在你刚下定决心做出选择之时,悔意便产生了,想象着你会发现更好的选择,这种想象会在你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陷入不安乃至悲凉的状态。
三、为什么会成为最大化者
最大化的缺点是如此明显,而受益又是如此之少,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成为最大化者呢?
-
损失厌恶
人都有一种规避风险,厌恶损失的心理。面临众多选择时,最大化者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一旦做了这个决定后会失去什么,而不会想到做了决定之后有哪些收益。
由于总是会觉得会有更好的,一旦想到自己会失去更好的,最大化者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因此,最大化者迟迟不肯做出选择,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损失。
- 追求地位
待在一个团体越久,人们就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地位。现如今,这种关注方式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人人都想拿最好的、用最好的。好像只有最好的东西才能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才能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随着物品多样性的增加,物质主义的流行和现代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混杂着多到让人烟花的选择,对地位的关注无可避免的编程对奢侈品的竞赛。似乎只有拥有最好的,才能证明你是最好的。
经济学家弗雷德赫希认为,社会变得越富足,越多的基本物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就会关注那些固有的稀缺物品。如果你加入了这场稀缺品大战,那么“足够好”的东西对你来说就不够好,只有最好、最大化才是王道。
四、如何避免成为最大化者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摆脱这种非理性的冲动,不去追逐毫无价值的多于的选择呢?
与最大化者相对应的是“满足者”,他们满足于足够好的东西,而不会去想还有更好的东西在后面。满足者也有自己的标准,他们会苦苦寻觅符合自己标准的东西,一旦找到就立刻收手。
比起最大化者,满足者好像更甘于平凡,不过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其实满足者也可以和最大化者一样斤斤计较。他们惟一的差别是,满足者会最终为很不错的选择感到满意,而最大化者追求的是绝对的最佳选择。
我们必须承认,有时我们确实难以满足于“足够好”,明明可以做的更好却没有行动是很让人懊恼的事情。此外,这个世界有很多人都会劝你,在有“更好”的选择是,仅仅选择“足够好”是不够的。
尽管如此,就算再苛求的人也不至于在生活中每个方面都做一个最大化者,人们至少会在几个方面容易感到满足。关键是要学会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享受这个过程。
一旦成为一个懂得满足的有心人,和别人的比较就会更少,后悔也减少了。即便身处在这个选择过剩的时代,内心也会更加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