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三圣王,以”禅让“立德于天下。但是,也从别的书上看到过,似乎中国历代都有对禅让的质疑,认为禅让只是一个政治谎言。
当年魏文帝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禅让“后脱口而出了一句话:”舜禹受禅,我今方知。“很明显曹丕以己之心度舜禹之腹,是否也表示着曹丕对禅让的质疑呢?
有异类史书也有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困。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也就是说,舜发动政变,囚禁了帝尧和太子丹朱,夺取了帝位。舜一上台就进行了政治肃反,迅速铲除忠于帝尧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是用杀猴给鸡看的策略,来警告任何敢质疑其权利合法性的异见人士。在这种屠杀的恐吓之下,天下人才被威服。
前面已经介绍过,舜也就是乡下的一个穷孩子,试问在和平年代又怎么能有那样大的造化呢?一个普通农民,数十年间竟然能娶到帝尧二女,成为朝廷重臣,再为摄政王,最后践天子位。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不得不承认舜的确有过人之处和独家秘法。
这么分析的话,舜的独家秘法就是他有着极高的作秀功夫。他在隐逸、孝行、才能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在孝上动脑子,不过这要得力于他全家的配合,他们甘心为了舜的政治崛起,落下千古骂名。
史书记载,舜的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了杀害他,费尽了手段。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舜家并没有多少财产啊,为什么非要对他赶尽杀绝呢?灰姑娘已经够惨了,都只是让她干粗活,加上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住的不好。更让人懵逼的是,舜已经做了尧的女婿了,他的家人还不放弃对他的谋杀。虽说有后妈就有后爸,但好歹是长子,舜的父亲真的就那么冷酷无情吗?舜做了驸马,他家人不是应该仗着亲情求和好、求放过吗?那样似乎他们更能获得利益啊。
儒家对此有一个解释,说是如果舜死了,他弟弟象就可以继承他的一切,包括两个如花似玉的公主嫂子做媳妇儿,自己做驸马。哎呀妈呀,这样的解释也是没谁了。如果杀了舜,他的家人是最大嫌疑人,作为首领的尧,难道都不能惩罚杀害自己女婿的凶手吗?堂堂的公主,难道还要嫁给杀夫的仇人?
所以说史书上所说的舜与家人的恩怨,不是舜的自编自演,就是他们合演的一出戏。不管是舜的自编自演也好,还是他们一起演的也好,反正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获得了孝子的美名。从此,在历山这片土地上轰轰烈烈地演绎着他的德与能。因为群众基础好,他的名字和事迹很快就传到了尧的耳朵里,于是顺理成章的就入朝为官了。
哎,比起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那个时候的选官还真是草率呢,不过人家舜也是经过选拔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下舜不仅有公务员编制,还跟尧成了一家人呢。舜很快就得到帝尧的欢心。
帝尧末年,灾害频繁,共工、鲧、欢兜等一干大臣都在朝做官,这些人都是舜的前辈,舜想做什么,都不能越过他们。可是舜还有一个便利的身份,那就是他是驸马,可以说对于帝尧,舜是太子丹朱之外最信得过的人了。
尧晚年不问政事,沉迷修道,对舜的奏请一律批阅同意。在舜做官20年后,朝廷已经物是人非了,而舜翅膀也硬了。这时候把大权握在手里,把帝尧和太子朱丹关进小黑屋里,也就成了。
但他心思缜密,并没有直接称帝,而是摄天子政,做了八年摄政王后,觉得时机成熟了,又假惺惺的要归政太子,不过据说是百姓不同意,司马迁在书中也写过的,似乎舜更得民心,舜说:”天意如此!“,那只能顺应天意,很是勉强地接受了帝位。哇,百姓的力量还真是不可描述的呢。
这种事情就怕开了头,坏的先例一开,那骨牌效应厉害了。舜费尽心思登上了天子位,同时也坐上了政治火山口。帝尧留下的烂摊子也得他收拾,天下虽然一时间被他吓唬住了,可是他接收的是个泽国,那洪水泛滥的,民不聊生啊。想要坐稳天下,当务之急就是要治理洪水,只有先服了水,才能真正让人心服啊。
没办法,舜只得用出自治水世家的禹。可是很尴尬的就是,在这之前,舜已经杀害了禹的父亲,同样会治水的鲧。舜也知道,杀了人家的父亲,再用儿子做事,肯定是不安全的,可是当时除了禹,也没有人有能力治水,舜不得不控制性的用禹。
但是对于大禹来说,血海深仇不能报,还要在仇敌手下讨生活,也是不容易的,可以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禹后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除了说明他的敬业外,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想让帝舜抓住他的把柄。万一帝舜因为他在治水过程中路过家就回家而斥责他”疏于职守“,”为家忘国“,甚至说他”罔顾圣恩“,不能体恤朝廷的爱民之心,而为了儿女私情忘君臣大义。大禹后来以简朴著称,恐怕也与他所处的百般猜忌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大禹奉诏治水的时候,洪水已经是当时整个国家的心腹大患,那么治水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整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整个国家都被动员起来了,各种资源都给了治水,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权力中心就跟治水指挥部密切联系起来了,以致后来,无形中已经重合起来了。国家的生杀予夺、人事的升迁调动,都可以凭对治水的态度”一票否决“。
这在帝舜来看,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对于大禹来说可是个好机会啊。人家大禹专业技能过硬,最终,疏通九河,引江入海,建下旷世奇功,可以说功高震主,更重要的是在治水的过程中无形中已经掌握了整个国家机器,掌管了整个国家的人、财、物。
同样在人民的拥护下,在伯益等部将的支持下,禹受舜禅让也就顺理成章了。历史在此呢,又简单的重复了一下,舜是有儿子商均的,禹学了一下当年的舜,最后顺应天意即天子位。又是群众的力量。。。
这种田的人被玩水的人取代,最后去南方巡狩,死在了苍梧之野,就地为陵。可怜舜演了一辈子的戏,最后只有娥皇、女英哭陵。也许这巡狩本身就很是蹊跷,一个被迫退位的前任天子哪里还有心情巡狩呢?巡哪门子的狩啊?何况当时的南方并不是现如今的繁华、富贵之地,那个听起来就觉得非常恐怖的蛮荒瘴疠之地是最好的流放之地呀。所谓的南狩,恐怕就是政治流放的代名词。不过南狩,谐音难受,的确也挺难受的。不然,他的两个公主老婆怎么会哭得那么伤心呢?以至血溅青竹,洒泪成斑,最后殒为湘妃。
也许正是人算不如天算,身负原罪的大禹后来竟因为治水这件苦差事而夺得天下,并顺利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最后成就了夏朝的帝业。
不过自帝舜开始,禅让也形成了一个规矩:受禅天子不能逼人太甚,还保留了退位天子及其继承人部分特权。也就像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仍允刘协在封地奉汉正朔,并言,”天下之珍,我与山阳公共之“。但实际上,他们彼此打心眼里是不想再见到对方的,你说,那见了面,行君臣之礼呀还是以客礼相待呢,都是不现实的。那封地也不过是监视居住,也就是软禁,退位之主,即便享有天下之珍,也味同嚼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