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说,自己平均一周会看两本书以上,一年下来大概要看一百多本书。这么大量的的阅读,主要用了两个方法
1、读书要把自己放进去。如果读书不把自己放进去。可能你读了以后什么都忘记了。
我最近一直在做书摘,事后能想起来的,并能用的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读书基本上没有效果,即便工作生活中碰到书中提到的具体场景,也记不起来怎么用。
原因有二个,首先阅读仅仅是将书中的字从眼前过了一遍,没有思考,没有反思。即没有以作者的感知,来阅读。具体来说是没有深刻感知到作者碰到具体场景时的感知,这就是刚才提到的没有把自己放进去,没有放到具体的场景里去。
有些具体的方法,有时我们并没有刻意的去记忆,我们却记住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其次,没有拿来用。张瑞敏提到他把“四书五经”提炼成了四个字:“内圣外王”,但在实践中,张瑞敏把顺序改成“外王内圣”。什么意思呢?张瑞敏解释说,比如“外王”就是我定了创立世界名牌的目标,再倒逼“内圣”,也就是倒逼我的学习。
为什么没有拿来用。也有这样可能,是不敢拿来用,可能的一个原因源于对于作者盲目的崇拜,认为作者是牛逼人物,他做到的事情,自己可能做不到。进而连尝试用一下的勇气都没有,除感叹作者方法牛逼外,从未想过如何才能将作者的方法用在自己的身上。
另外一个原因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有效果,直接放弃。没有看到用这个方法长期的效果,立马就想得到想要的结果。
用起来,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持续有效的用。而持续行动的动力来源于,强烈的渴望和即时正向的反馈。
短期期望过于高,暂时没有效果便焦虑,便开始怀疑方法的正确,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选择了放弃,进入另外一个寻找方法,用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效果,又放弃的循环。
用的关键是记录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在回望过去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为自己持续用下去找到希望。
记录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记录,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轨迹,为自己营造一个即时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随时调整方法,不断的进步。
想要获得重大的突破的方法,都会像是一场马拉松一样,一步步的来。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在短时间冲刺一下,那样会很快就挺不住了。
2、抓住20%的要点。张瑞敏认为,一般的书都是二八开,20%是非常核心的东西,80%是为了描述核心而产生的,只要你抓住那20%的要点,就抓住了这本书的核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