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了,不仅仅是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而且意味着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作业、考试又来了,孩子烦恼,父母忧愁,有什么可以减少这类痛苦的言语和话术?
提到学习,总是让孩子莫名的烦恼,因为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项任务,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学习之后获取知识本应是快乐的
按照孩子的生长历程来说,他们天生就充满好奇心,也天生具有探索未知领域的动力,而这种求知欲的本质就是“学习”。当他们通过自己去获取答案,本身应该爆发“释疑解惑”般成功的快乐;也就是说,学习获得知识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现在却感到处处都是学习的烦恼和痛苦。
学习不再是自己决定的事情,而是有要求、有规则的事情
进入小学,系统化的教育让孩子必须依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学习不同的知识,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约束、限制造成学习环境产生极大的变化,条条框框必然引起孩子对这种情况的反感和厌恶。
压力和日常话语,造成学习不再是“答疑解惑”,而是关乎升学、就业、人生的重大事情。
父母明白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因此会给孩子赋予紧迫感的语言,
“成绩好,考个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人生和未来才会越来越好。”
”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
”你成绩这么差,将来怎么办?“
”你看人家的成绩,你就考这么点分,你是怎么学的?“
这些父母和孩子的对话,慢慢地让孩子觉得学习这项任务连接巨多东西,背负着极大的压力,自然使得学习变得痛苦不堪。
改变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觉得学习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运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去建造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快乐为中心,描述了大自然的奥妙和乐趣,处处洋溢着获取知识的喜悦之情。
对于孩子的学习场所,应该是一个略显放松的地方,紧张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情绪上的压力和语言带来的压迫感。
”今天又学了两首古诗,它的作者和内容是不是很有趣?“
”数学的知识,与日常生后联系起来是不是很有趣?“
”英语学习,可以看看外语电视和原声电影大片了!“
”新学的课文、单词都会默写了,词汇量又增加了,可以读的书就更多了。“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肯定学习的过程,鼓励已经取得了成绩,即使失败和挫折也是可以被接受的,那样的环境才是有利于学习的地方。
合适的语言,赞扬孩子的优点,鼓励勇敢前进,激发学习内在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有趣的,而不是被强迫,从而实现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安心学习,不与他人比较学习成绩的好坏,失败并不可怕, 它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