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的心理状态。与其他心理状态一样,毅力的形成也需要明确的动力因素,它们包括:
1.明确的目的。培养毅力的第一步,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强烈的动机使人克服任何困难。
2.欲望。如果对追求的目标充满强烈的欲望,那么相对容易形成与维持毅力。
3.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实施这项计划,并激励自己坚持执行该项计划直至完成。
4.明确的计划。条理清晰的计划,哪怕计划不周或并不完全可行,也会激励人的毅力。
5.认清自我。知道自己的计划非常可靠,再加上经验或间接知识,会激励人的毅力。如果不“认清自我”,而只靠“猜测” ,就会毁掉一个人的毅力。
6.合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情和密切合作可以培养毅力。
7.意志力。养成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集中精力制订计划的习惯,可以培养人的毅力。
8.习惯。毅力是习惯的产物。大脑发出指令,让人完成每天要做的事,并且记住这些经历,而且使思想成为每天经历的一部分。
以上八点是我通过《羊皮卷》一书与大家分享关于毅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其实,我觉得培养一个人的毅力有两种形式。一是脑力,另一个就是体力了。有时这两种还是密不可分。在我的瑜伽馆最常见到的人们获得毅力的一种方式就是练瑜伽。人们在通过保持一个体式需要控制数分钟,当我们身体能量达到极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的就是精神能量的加持,这可以是你的教练,也可以是你自己。当然最好的源动力还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当我们想要练就翘臀的时候感觉臀部肌肉抖得不行,练到酸到爆的感觉,这时想放弃的你就会调动我们的大脑思维,告诉自己此次来想要获得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继续努力坚持下去。循环往复,这种毅力就会在这运动的过程中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