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来,我就先后看了两场爱情电影,一场《前任3》,讲分手的,相忘于江湖型;一场《南极之恋》,讲相爱的,相濡以沫型。但是很遗憾,两场电影,我都是只身一人。
但并不妨碍我作为一个大好青年感受电影中的爱情。我记得《南极之恋》中最有名的是那句庄子兄弟说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男主赵又廷饰演的富春硬是把它改成了“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毕竟人家最后还是要往HD上靠拢的,不改,怎么皆大欢喜?毕竟过年嘛,大家都喜欢看喜剧。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受众很满意就行了。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群众都在讨论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但是很少有人看到富春和如意最终可以相爱得超越生命的缘由在哪里。
固然,在南极恶劣的条件之下,更有利于激发人的群体天性,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但这难道就意味着随便两个一男一女处于危险之中,多巴胺和荷尔蒙多分泌一些,就会心生爱慕?
我想未必。
电影一开头的富春和如意是相互嫌弃的。富春觉得如意冷冰冰的,一副清高样,而如意则认为富春活脱脱的土豪嘴脸,不懂环保,不懂科学,没有文化。
放在当今社会上,这两个人应该是怎么也擦不出爱的火花。
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外在的表象,而他们每个人在通过眼睛看到“真相”的同时,心里已经给出了预设的态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会有下意识排斥某些人的想法和行为。
而飞机失事后,幸存的两人不得不接受“相依为命”的现实,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给他们进一步了解彼此创造了可能。
生还的希望需要他们在七十多天里靠找寻到南极科考站。
而在一段时间的跋涉中,他们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已经废弃的补给站,这也就象征着两个人在有限的条件下拥有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屋,从抽象的角度上,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家”。
四肢健全的富春负责每天按照如意提前给的指示,出发寻找科考站,而腿部受伤的如意就负责每天在家等待富春归来的好消息。
小屋作为生存住所,给了他们俩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了解彼此。真正的生存是需要抛弃那些空中楼阁的思想,而回归于现实的生活技巧和能力,所以也就给富春和如意两个人创造了平等了解和交流的条件。
至少在当时的情形下,富春的钱没有用武之地,而如意的思想修养也不能供她脱险。所以他们需要的就是彼此,富春需要如意的知识去指引方向,而如意需要富春强壮的体魄去征服自然。
因为需要,因为交流,他们才渐渐发现对方的优点,发现自己原本以为的对方的“可笑”之下是大大的可爱。
如意看到了抛开金钱后,富春的真诚善良,富春看到了摘下冷漠后,如意的温柔体贴。而这些人性美好的东西往往被物质所掩盖。就像现实社会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在意珍视的品质不是不存在,而是往往被掩埋,我们只专注于我们看到的,而不愿意去了解我们想看到的。
一开始富春和如意并没有意识到失去任何一个,他们都活不下去的现实,直到有一次富春掉进了冰裂缝,很多天都没有回来,如意打算一个人开发电机取暖,那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得微不足道,才发现没有富春她根本活不下去,也不可能活下去。
于是他们才有了彼此信任的高墙。富春的每次出发都带着“我必须回来,如意还等着我”的信念,如意的每次等待都带着“富春一定能回来,我在这儿等着他”的坚持。富春不必担心如意会突然消失,如意也无需害怕富春会忽然抛弃。
我们每个人都能和一些人相遇,相爱,但是有一些成了相忘于江湖,而另一些成了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的人,不是没有爱过,只是不过彼此了解,所以做不到足够彼此信任。相濡以沫的人,不是多么相见恨晚,也不是多么相亲相爱,只是碰上了足够的了解,奉上了足够的信任。
愿天下有情人们终成眷属,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