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氣轉涼了,又想到了“襦”[hiu5],泛指有夾層的厚外套、襖。在口語中還是常用的,普寧網友說他們有讀為[niu5]的;可見早先多數所記的“裘”字不合。
“裘”《廣韻》臣鳩切,《說文》皮衣也。讀[kiu5](音 求),群母字聲母[k]沒有變白讀[h]或[n]的例證;皮衣和襖也是有所不同的衣服。
“襦”《說文》短衣也。《說文解字注》…短衣曰襦,自膝以上,按襦若今襖之短者,袍若今襖之長者…。《漢語大字典》短衣;短襖。襦有單、複,單襦則近乎衫,複襦則近襖。《廣韻》人朱切,文讀為[dzu5];白讀則讀[hiu5]。音義皆合。
《漢語大字典》截屏
[dzu5]變為[hiu5]在閩南語中是很規律的文白對應,也合普寧的白讀[niu5]。“襦”日母虞韻;日母白讀[h]或[n],虞韻白讀也有讀[iu]的。
日母白讀[h]:“ 耳仔”,“ 燃滾水”,“烏肉雞”……。泉港等少數地區“燃”白讀[nia5],潮汕“肉”白讀[nek8]。虞韻白讀[iu]:喙鬚、 樹、目珠、 蛀。
***前年在其他app中已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