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不断涌来,时光不断退去;每一秒间,流转着生,流转着死。——余德慧,《生死无尽》
“幸存者愧疚(Survivor's Guilt)”这个概念是一位名叫威廉姆・奈德兰(William Niederland)的精神分析师在1961年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对大屠杀的生还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注意到了这种创伤对幸存者的副作用——大部分的幸存者普遍对自己的“幸运”心怀歉疚。此外,失去了战友的士兵、集中营、大爆炸、空难等事件的幸存者也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配活下来。
具体而言,创伤性或灾难性事件(比如地震、车祸、火灾等)结束后,幸存下来的人有很大可能会经历一种“自己不值得”的惭愧,从而产生自杀的想法。比如2014年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中,一位带队老师在获救后的第二天选择了自杀,并留下遗书表示:“200多人生死不明,我没有信心一个人活下去”。
研究者认为,灾难幸存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愧疚,是因为深植于人类本性中的同理心。通过同理心与他人共情是我们的本能。除了冷血无情的心理变态之外,几乎人人都有过与另一个人“感同身受”的经历,但幸存者如果共情过度则可能导致悲剧进一步扩大,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只限于灾难或战争之后。
举个栗子,近年来医闹事件层出不穷,且屡遭诟病。然而有时候,死者家属在一开始却并不一定是想要敲诈钱财。还可能是至亲离世的悲痛和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无能为力的自责转变成了针对医护人员的愤怒——这种情况在患者或死者的父母长辈身上尤其常见。当亲近的人因为患病或意外伤害失去生命,而自己却无病无痛时,继续活着的人就可能会因此遭受极大的精神痛苦。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当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抵御这种愧疚和其他负面情绪,但对于那些天生容易焦虑和抑郁的人来说,“你走了,而我还活着”这样类似于幸存者的经历可能会给他们留下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而一旦被愧疚、抑郁等负面情绪缠绕,就很容易会做出一些不利于自身或他人安危的事情。
就像前面提到的,幸存者愧疚在失去孩子的父母身上尤为常见。自己还活着,孩子却没了——这对于父母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无论是未能保护孩子免遭厄运的挫败还是最终失去孩子的绝望都会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中。比如金庸先生在长子去世后,曾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笃信佛学,亦是源于丧子之痛。
痛失爱子一年后,金庸先生为《倚天屠龙记》增补了一篇后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之情,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一句话道出了无尽的心酸。2018年2月1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校园枪击案刚结束的第3天,就有一位在这场劫难中失去了孩子的父亲自杀身亡。联想到近日消失在山火中的那30个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父母、战友又该是何等的哀恸。
在悲剧发生之后,及时对灾难幸存者和亡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是极其必要的,因为生者的这种愧疚很有可能会导致自我伤害乃至自杀行为,甚至仅仅是目击了悲剧的发生也可能会产生歉疚感。对于亡者的哀思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引导和释放就可能会一直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最终导致另一场悲剧的发生。
2019年3月,悲剧发生一年后,两位佛州校园枪击案的亲历者在一周内相继自杀。其中,19岁的艾洛曾在那场劫难中被击中头部,经过治疗后身体虽然已无大碍,但两位好友却在枪击中丧生。艾洛自此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因为好友去世而饱受愧疚折磨,最后不堪负重而选择自杀。
可以想象,如果早一步寻求专业帮助,或许这场悲剧之后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为了帮助人们辨识自己是否因哀思过度而存在自杀风险,哥伦比亚灯塔项目(The Columbia Lighthouse Project)曾经发布过一个包含6个问题的哀思问卷: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
你是否曾经希望自己已经死了,又或者想就这样睡过去永远不再醒来?
你是否曾经有过任何想要结束生命的想法?(如果回答“是”,则继续回答第3、4、5、6题,如果“否”,则直接跳到第6题)
你是否曾计划过要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
你是否曾经试图想要实行那些自杀计划?
你是否已经开始着手规划或已经规划好了自杀计划的细节问题?
你是否曾经或者正在准备做一些事情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例如收集安眠药、写遗嘱或遗书、上了天台最后改变了主意、试图跳桥等。
上面六个问题中,任何一个肯定的答案都预示着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例如给自己放个长假哀悼逝者、向亲近的人或咨询师倾诉自己的感受、通过给逝者写信来寄托哀思等。如果第4、5、6题的回答为“是”,则需要立刻寻求专业帮助。若是在学校,可以拨打咨询中心的危机干预电话。
大学里一般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疏导热线,例如清华的清心热线(4006-525-521,面向全国大学生,运营时间为每天17:30-21:30,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休息)、北师大的雪绒花热线(010-58800525/010-58800764,面向大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运营时间同上)等。
如果不在学校,也可以拨打免费的国家自杀预防专线:010-8295-1332。一周7天,全天24小时均可拨打——这项服务对所有人开放,而且所有打来的电话都是保密的。最后,清明将至,怀念亡者、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余德慧(2016).生死无尽.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The Columbia Lighthouse Project (2019). 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http://cssrs.columbia.edu/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Card-2women-2018c.pdf
van Wormer, K(2019, March 29).Survivor's Guilt: The Connection to Mass Shootings. Psychology Today.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rimes-violence/201903/survivors-guilt-the-connection-mass-shoo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