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随着一声啼哭我坠落凡间,让奶奶抱孙子的美梦破灭,我的到来似乎没有给全家带来什么快乐,但这并不影响家人对我的疼爱。许是打小聪明伶俐,模样乖巧,父母对我更是疼爱有加!凡是和我们家熟识的人见到我总喜欢说:“你们家老三长得真好,这雪白的雪白的!”后来电视剧《青青河边草》播出之后,遇到许多亲朋好友都说:小琴,你小时候长得和“小雨点”一样的!有个同学的爸爸就一直喊我“小雨点”。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很艰苦,可是我就这样一直生活在蜜罐里,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苦,没有受过什么委屈,或许这也是我后来任性和自以为是的缘由吧!
童年最多的记忆是母亲。因为父亲在外地工作,我一直是母亲带大的,所以母亲对我很是偏爱,近乎溺爱。两个姐姐分别都比我大几岁,我上小学的时候姐姐已经上中学了。放学回来,大姐负责洗衣服,二姐负责烧饭,我只在一旁吵嚷着催促着。遇到姐姐不耐烦的时候便会训斥我,我不忍受气,便大哭大闹,直哭到母亲干活回来大骂他们一顿,遇到手上有扁担之类的工具的时候,会追着他们痛打一顿,,边打边骂:“她这么小啊,你们欺负她!你们还是人!”我这才解恨停止了哭泣!姐姐们等母亲走了之后总是狠狠地对我说:“看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怎么收拾你!”
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已经实行分田到户。每到秋收季节,家家户户都是互相交换劳动力,今天几个人帮我家割稻子,明天几个人帮他家割稻子。按照惯例割稻子的东家都会买一些馒头作为下午休息时的点心。到了下午三四点钟,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坐成一圈,喝点茶水,吃两个馒头,谈谈天以解疲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别说什么面包蛋糕了,就是吃个馒头都是幸福的事!于是这也成了我最快乐的时光。每到放晚学,我便飞一样跑回家,放下书包后就开始站在门口翘首期盼母亲的到来。等累了,母亲还没有回来,我失望地回到家中三心二意地做一会作业,然后又出去等。终于听见了马路上一群下工人叽叽喳喳的声音,我心里一阵狂喜,母亲也应该回来了。我奔向母亲,母亲从没有让我失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递给我,我如获至宝,拉着母亲的手吃的那样开心,仿佛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也或许是为了排遣一个人的孤单吧,每逢寒暑假,父亲便会接我和姐姐去他那里呆上几天。父亲那时候的单位离家十五华里,单位给父亲配置了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成了父亲往返于两地的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每次从家中出发前,我总是斜坐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杆上,二姐坐在后架上,父亲确定我们坐稳后,潇洒地跨上车,奔腾前去。车子骑到双溪流那一带时,有个大坡,父亲便会停下车放下二姐,只有我还坐在车上,父亲推着我继续前行。遇到小一点的坡时,父亲骑在自行车上,叫二姐下车在后面帮忙推,胖胖的二姐总是推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在前面大叫:加油,加油,憨厚的二姐竟也毫无怨言。父亲就这样一次次载着我们向快乐出发,那一路是我遇见的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