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了该书的第一部分,也就是个人习惯的部分。它是本书的基础和核心,只有了解了这一部分,我们才能知道平常我们的行为和习惯是怎么回事,也更能通过对个人习惯的理解来解读书中后两部分组织和社会习惯。
组织习惯中首先提到了核心习惯的概念,所谓核心习惯就是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那1987年美国铝业为例,当时公司业绩不佳而换了一位新总裁叫奥尼尔。在新上任后的董事会上,大家可能都会一位这位总裁会侃侃而谈自己对于镁铝目前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提出一系列改革计划,最后还会雄心勃勃的向投资者保证会把公司带出泥潭,重振公司辉煌。实际上却出乎所有人的医疗,这位总裁没有长篇大论而是只强调了一点,要提高工人的安全问题。奥尼尔说道:我意识到我必须改变镁铝,但你不能命令人们去改变。人的大脑并不是那样工作的。所以我决定先集中一件事情上。如果我先破幻某件事的习惯,他就会扩展到整个公司。而奥尼尔抓住的就是公司的一个核心问题。当然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这个阻力更多的是股东们,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认为这是荒唐至极,这部分我就不再赘述。而简单的改变确实带来了成效,在工人安全问题解决之后,产品成本降下来了,质量也上去了,所有这些都出乎大家的意料,这就是核心习惯的作用。
同样,研究人员调查了日常行为的影响。当人们养成运动的习惯是,即使是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的改变其它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来说,做运动的人会吃得更香,工作更有效率。他们更少吸烟。对同事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可以看出,运动有很大影响,它包含某些让其他好习惯更易形成的因素。
第三部分就是社会的习惯
著名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
很多人可能听过这个事件,一位名叫罗莎 帕克斯的女士在公交车上由于没有给白人让座,最终被警方逮捕,而后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种族主义民权运动,最终获得了胜利。其实之前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但都没有这次这样最后演变成了一场种族主义的解放运动,为什么?作者就通过习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当时帕克斯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参与到各种社会组织中,整座城市都有很多人认识或者听到过这个人。所以当事件爆发时,这些人都参与进来。而起到作用的就是一种称之为强联系和弱联系的社会习惯。比如之前的疫苗事件,或者最近大家都在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都是一个强弱联系最终导致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例子。想象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真的数不胜数,一个爆炸行的事件会迅速在一个小圈子或更大的圈子传播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本书对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抽出神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习惯。这个习惯是我想要的习惯吗?如果是就继续保持,如果不是就想办法改变它。
改变习惯可不是凭着一时的蛮干。不然我们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了。习惯太强大,仅凭意志力很难战胜它。我们要认识习惯,根据书中的原理分析每一个习惯,即任何一个习惯都可以被拆分长三部分。暗示,行为和奖赏。通过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偷换行为来改变自己的习惯,因为大脑是可以被欺骗,但很难去消除。最终你将能够改变你想改变的习惯。
来吧,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去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