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趣事(接续)

      二曰摸“罗锅”。

      不得不再啰嗦几句:斯人也自幼懵懂,对于此“罗锅”之叫法,百思不得其解:马唧鸟(幼虫)之与“罗锅”,实风马牛不相及也。

      我且尊重传统,人云亦云吧。

      去年夏天,我在体育场转圈,亦多回看见体育场围墙外面小树林里之照“罗锅”者:头上戴着射灯,手里持着长杆,照见树上的“罗锅”了,即以木杆戳之,“罗锅”立时落地,猎者囊之以器。

      吾之幼时,与此稍有不同:他们是“照”,我是“摸”,他们有设备,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内吧?我是纯玩。

        凡事职业化了,就少了许多趣味了。

        也是在村南头场边处(qi),也是傍黑时,只是要比ke斑鸠的季节稍晚些。太阳悬在西天,看着还大高,不过就快要落了。

      “儿童散学归来晚,忙趁夕阳摸罗锅”。

        我之所谓摸,不扣不折:看地上有个小孔,抻指头下去,一下就摸着了:罗锅就在洞口正要上来呢。

        有时,指头一下被罗锅的尖脚抓着了,怪疼的,象蚂蚁夹。不过不要紧,它们没毒。

      用指头抠抠,把孔口稍扩大点,就能ke着罗锅了。

      罗锅真多:几天下来,地上满布着一个个小孔。

      罗锅ke回家,过了一夜,有的已然脱了裤,成马唧鸟了。金黄的身体,翠绿的翅翼,漂亮的很。

        有的还是罗锅,依然故我。

        鱼有龙门一跃,罗锅有裤之一脱。

        人有蟾宫折桂,摇身一变,了不得。

        罗锅喂鸡,或是烧了人吃。

        罗锅在鸡的嘴边挣扎,扑楞着翅膀,试图脱离鸡口,有时忽地叫了,“吱”“吱”有声。讨饶还是抗议?鸡听不懂吧?叨一下,又一下。功夫不大,罗锅不动了。

        烧罗锅吃,在我有过几次。把罗锅往锅底灰里一填,不用管它。灰里冒出香味了,挌拉开灰瞧瞧。不能性急,得熟透了才能吃。

      有时灰太热,把罗锅烧得黑熰。

      三曰照土鳖。

        毋庸讳言,我照土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卖钱。不过也真的很有趣。

        我小时候,老家村里的老房子很多,老砖,土墙,土地面,墙根sao得厉害,这为土鳖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大部分人家没有大门,甚至没个柵栏一敞当,为我们长驱直入穿宅越院照土鳖大开方便之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哉,其言不虚也。

      照土鳖之“器”,无它,一曰灯,一曰瓶。

      瓶好说,现成。

      灯,“重器”也。

      不怕,我们有备而来。

      对了,忘了交代:照土鳖不是我单枪匹马独自行动:我有合伙人。

        我的合伙人就是洪亮。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们是股份合作制形式,利益共享,风险同担,休戚与共,合作双赢。

        我们没有注册资本。

        如上所述,我们所有的设备就是一个一灯和一个罐头瓶。

      是洪亮拉的我?还是我拉的他?我忘了。我想,还是他拉我的mei(我老家的土语,可能性的意思)大。

      制灯关键在于灯罩,得自己做。

      事先找着一个醋瓶,白色的。绞一截纳底绳,沾了洋油,顺着瓶跟绕一圈,系紧。擦洋火点着纳底绳。火着了一会,听见“噶吧”一声,瓶底炸掉。灯罩有了。这是项技术活,不好弄。

      瓶底扔了,没有用。

      我们把准备好了的用墨水瓶制成的灯放在一片小圆木托上,用铁丝把木托和灯罩串结实,再安上个提手,灯宣告制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久都没有和一群朋友围在一起谈心了。 其实每次和别人推心置腹地聊一通后,我都特别害怕突然有人对我说:“肖,其实你话...
    肖卡夫卡阅读 2,707评论 2 3
  • 搜索内容分类处理方式之一
    HHHHyx阅读 1,639评论 0 1
  • 从立秋以后开始,可以入睡了,前两天是两点左右醒,到立秋的第六天开始,觉睡的就很好了,入睡不难也不半夜醒,但有一个问...
    流沙燕儿阅读 1,337评论 0 0
  • 关于这个话题,实在是不敢多评论的,到现在我所有走过的人生旅程中,我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没有可以让自己骄傲的引以...
    你是自己的救世主阅读 1,166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