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流行一篇鸡汤文,美名: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大意是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给予富足的物质生活,以免将来为金钱而上当受骗。
对此,是也非也!物质要有,精神更不可少
在我24岁之前,一直有这样的心理:父母在我成长的路上,从来没有关心过我的心理变化,我完全属于野蛮成长,以至于走了太多的弯路和错路。朋友开导我:不要谴责父母,他们那个年代没有心理教育这一说,更没有这个环境,能给予你无忧虑的物质保障已经很不错了,既然你意识到这一点,以后给你的孩子做好心理教育。
1:心理教育
青春期的叛逆、成长中的恐惧和担忧,真的很希望能和最亲近的人坐下来听听我内心的独白,而非成绩多少、要听话、要乖,不准惹事.......
因为憋屈,无处安放的青春之好在各种叛逆和背道而驰中发泄出来,最终于自己于父母两败具伤。
2:文化熏陶
我和闺蜜小兔子说到:今天在美院看了布展之后,才明白去年的我面对展会完全举手无措的状态,不是我不会是我压根没接触过,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器皿的摆放、道具的穿插、色调的搭配、花束的装置.........我身边没有人看艺术展啊,对这些完全不感冒,平时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艺术展之类的活动。小兔说:我平时喜欢看画展,在2010年就意识到西安缺乏艺术气息,打算到外地去。
与此相比,小兔从小学音乐,长久以来接触的都是艺术圈,自然会收到环境的熏陶,对艺术的感知相对多一些,这些从她平时的穿衣打扮和作图中就可以完美呈现。
3:心灵引导
大概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爸跟我说到:城市里的大人在送客的时候都会送到门口,然后说句慢走,这样显得很有礼貌还比较贴心。这句话深深记在我脑海里,以至现在每每送客时,我都会送到门口,说句:慢走。因为年少时,老爸的引导,让我有礼貌,逐渐从放养的野蛮小蛙开始变的有那么一丢丢素养,不至于让我变的那么令人讨厌,朋友们愿意和我一起愉快玩耍。
4:激发潜能
站在孩子背后,给他们鼓励和试错的机会。很多孩子从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参与社会生活的点滴,都是一步步由父母主动或被动带着去体验和感知,只不过父母重视的程度不一,孩子身心反馈不一。豆姐家的女儿果汁,一起聚餐参与点餐,有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吃的美食、喝的饮品的权利,及时自己点的不那么可口,但是她从多次的选择中摸索出自己的最爱和主管参与性,敢于说出自己想要的,敢于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有次和她聊到说:果汁,你好幸福啊,因为你从小得到的都是你自己最想要的,而我都是被动去接受,因为我很少主动说穿自己真正想要的以至于后来主动放弃这样的机会。
晚,下班时,和某人聊到一起去看展吧,它说:看这些有啥用呢?我瞪个白眼回复:只有发现美才能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