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青年演奏家孙楚波吹奏的笛子《秦腔即兴曲》,第一组音符吐出,我的眼泪就差点夺眶而出,聚精会神、屏声息气的听下去,越听越觉得动人心扉,韵味绵长。高昂悲凉的曲调与出色的演奏,让人的思绪不由自主的穿越时空,回到一个遥远的时代,似乎置身在两个世纪前的秦陇大地,秦山陇原,山上云雾缭绕,茂密的森林中不时传出一声野兽的嚎叫,山谷中千万条小溪淙淙,汇入咆哮的渭河。先民们在陇原上躬耕劳作,吟诵着古老的秦韵古调。他们种植稻、黍、稷、麦、菽五谷,聚柴为火,用陶罐烹煮食物,一家人围坐分食,虽艰辛却其乐融融。
又忽然耳边响起号角战鼓,刀枪闪亮,剑戈出鞘,战马嘶鸣,秦人奋勇东进,统一六国。
又似乎听到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只看到了丈夫的白骨,长城下绝望的悲声。

《秦腔即兴曲》高亢悲壮的旋律和自由奔放的节奏,展现秦人对生命的执着、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体现秦人沉默倔强的性格。
旋律苍凉悲壮,如泣如诉。描绘了西北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传递对黄土地的深厚眷恋和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
音律象黄土高原的地貌一样起伏,承载了古代和平与战争的历史记忆,反映劳动人民的坚韧和黄土高原的沧桑变迁,形成独特的音乐场景。
音乐中的情绪转折,从哀怨慢板到爆发快板,象征个体与现实困境的抗争。
度娘说,《秦腔即兴曲》起源于20世纪末,由陕西周至县安家班老艺人安爱民(又名安彪)即兴创作而成。安爱民作为秦腔表演艺术家,在传统秦腔演出中即兴发挥,以板胡演奏形式将秦腔曲牌间奏音乐发展为独立乐曲,体现了秦腔艺术的即兴性和民间性。该曲最初在陕西民间流传,后经改编衍生出多种乐器版本,成为秦腔音乐的经典代表。

此前,刀郎在北京举办的音乐会上,就有年轻演奏家张可可唢呐吹奏的《秦腔即兴曲》,一曲燃爆全场。今天再听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奏家孙楚波的笛子《秦腔即兴曲》,真是异曲同工,让听者震撼、感动,灵魂净化,德行升华。
好的东西都是来自民间,音乐当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