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对于资产配置并不陌生。具体到基金来说,我们经常会根据客户的预期收益、投资偏好、风险承受水平来设置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比例。
比如,某个方案中,两者的比例是60%:40%,这个比例设定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再也不管不顾了,而是在一年头上(也有六个月)要进行评估,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但在生活当中,却没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时间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源和资产,它同样需要配置,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评估。
对于时间的投资,我们同样有预期。比如我们希望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让自己的思想和学识达到一定的高度。然而往往却只是在“计划、执行”中简单往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因此经常是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收效。
对于时间投资同样需要总结和评估。总结就是看看这段时间有哪些收获和不足,有哪些是超出预期的,哪些没有达到预期,并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反思是不是时间配置不合理,比如起床后的两到三个小时,本来是精力和体力最充沛的时候,却用来做追剧、打游戏、聊天、刷抖音等一些“消耗型”的事情什么。
本来晚上精力处于低谷期,却偏偏用来做类似于写论文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上面,结果事倍功半,自己也陷入迷惘、焦虑和不自信当中。看看是不是出现了这样的“错配”。
对于时间投资的评估,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看好钢是不是用在刀刃上?如果没有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真正发挥出时间配置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