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
有的人说:“有的痛永远忘不掉,有些伤永远不会好。”
到底创伤能不能自愈?《爱与虐》这部小说向我们揭秘了创伤的心理历程及修复之道。
国际创伤治疗顶尖专家珍妮特•巴尚说:“这部小说抓住了创伤的本质:治愈必须来自内心。”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余瀚,她一名精神分析去向咨询师,曾做过报社记者、杂志主编、专栏作家。她擅长运用细腻的文字描述心理,疗愈我们心灵深处。
小说中描述了主人公长年忍受着心灵创伤的吞噬,有着严重的失眠、焦虑、自残、自杀行为,甚至常常感受到身边有鬼。通过心理咨询和自我修炼,渐渐地修复了曾经的创伤。
人人皆有心伤时,看别人的故事,疗愈我们曾经的创伤。
01 创伤的根源:原生家庭的爱与虐
书中提到心理学术语“代际创伤”,就是父母曾经遭受过创伤,儿女对其有着深厚的情感,因爱父母而活成他的模样,让他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
小说中女主的母亲是个孤儿,曾经忍受过饥饿、逃婚,成天生活在惶恐中。再婚后,与女主的父亲、奶奶性格不合,经常吵架。
女主的母亲把女主当作是心灵的依靠,虽然给予女主满满地爱,但却经常将她经历过的悲惨之事告诉女主。
女主母亲时常情绪失控,打得女主遍体鳞伤。之后,又抚摸着女主的伤痕痛哭流涕。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爱孩子,是在弥补自己缺失的爱。打孩子,是在发泄自己曾经的愤怒。
不管母亲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对母亲仍旧有深厚的情感。女主对母亲有着强烈而且矛盾的情感。虽然被母亲打,但她在潜意识中觉得不应该责怪母亲,母亲遭受过太多的苦难,难以自控。
相比重男轻女、对她一直很冷漠的父亲,积劳成疾的母亲是她情感的唯一依靠。
在她刚成年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她心碎了,离开了家,开始了在外漂泊的日子。
流浪的日子,她重复着母亲曾经的苦难,忍受着生活窘迫带来的饥饿感,惊险逃离暴打她的男友。
最后,选择了母亲向她描述的好对象的标准,开始了婚姻生活。可她的丈夫与婆婆严重共生,她感觉自己融不进新的家庭,她依旧孤独。
女主对母亲有着深深的内疚感和爱,在潜意识中,她将母亲经历过的苦难亲身体验一遍。
母爱是伟大的,但当母爱夹杂着自身的创伤,对孩子伤害却是一辈子,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你一直想摒弃的样子。
02 创伤疗愈的致命点:破坏自然规律
为了摆脱自己长期的心灵创伤,女主踏上了心理咨询之路。
她遇到了心理咨询师谭先生,在谭先生的帮助下,她的创伤开始慢慢地修复。
但她担心,谭先生不是真的对她好,于是,开始了一段施受虐的心理咨询过程。她变了花样羞辱、折磨谭先生。
谭先生原来坚守着心理咨询职业的规则,比如,与患者保持距离感,仅在咨询时段回应患者问题,不对患者产生情感。
可在女主的折磨下,他破坏了原有的规则,产生了反移情,即对女主产生了潜意识的情感和态度。他急于修复女主的创伤,结果,却将女主伤得更深。
当谭先生猝死时,女主陷入极度的崩溃。她的内心对谭先生充满着深深地内疚感,她将谭先生的死归罪在自己的身上,躲在房间里,自我折磨三个月。
读到这里,感受到心理咨询师的不容易,为什么心理咨询师要制定各种规则?除了保护自己外,更多的是为了保护患者。
书中的老木,就是一个恪守规则的心理咨询师,他坚持坐在女主的后面,不与女主产生情感连接。虽然冷漠,但却帮助女主解决了不少心理创伤。
比如,女主身边的“厉鬼”。老木说:“是你的潜意识创造了它,其实症状即防御,甚至可以说是救赎,为了防止我们的心灵彻底崩溃和瓦解。”
女主瞬间释然,原来是自己太孤独了,身边的“鬼”是善良的,是为了来陪伴她。从此以后,“鬼”再也没有出现过。
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某种规律,当这个规律被破坏了,便会停滞不前。
遵守规则的爱,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们爱孩子,但要设置规则底线,才能让孩子不过分地依赖于我们,自然地成长。
03 创伤疗愈的真谛:自助疗愈
创伤就像弹簧,好像抚平了,可当再次受到刺激时,又歇斯底里地爆发。
在心理咨询过程,女主难以自控重复着施受虐的行为,试图挑战心理咨询师设定的规则。
心理咨询师老刘坚定地跟她说,如果再如此,便不再接受她的咨询。老刘最终选择了消失。
女主再度崩溃,她以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只能依赖别人帮她解决。
如果说谭先生像她的母亲,那么,老刘就如同是她的父亲。老刘无情消失,仿佛像她父亲一样抛弃她,她始终得不到父亲的喜爱。
除了焦虑感,她的心里又增添了抛弃感。于是,她通过同学再次求助了行业内著名的分析师。
分析师告诉她:“你其实已经被生活磨砺成一个高手了,你想找到跟你一样经历那么多创伤,还能活下来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想要找到更高的,唯有你自己了。”
分析师的话,令女主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力是如此地顽强。正如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女主决定不再执着于询问别人自己人生的意义。她尝试着禅坐,深呼吸,回归当下。当她安放在当下、身心和谐之时,她的内心感受到一片宁静。
在之后的日子,女主的生活依旧碰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之事,但她的心已不再焦虑,不再彷徨。
女主体会到:“无常,并不只是代表悲伤和无奈。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如今的她,只想好好地活着,认真生活、认真体验和感受。
情绪就像波浪,此起彼伏。与其执着于情绪产生的根源,不如接纳它,与它共存。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或许,此刻并不容易,但那也是真实人生的一部分。
来到这个世界一遭,好好地生活,认真地体验,这就是最强大的自我力量。
写到最后
读完这本小说,久久不能平静。在主人公的故事中,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想起了我的父母亲及兄弟姐妹,想起了我的童年创伤,想起了我的孩子……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人人都有创伤,换个不同的角度,同一件事件便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最后,将罗曼•罗兰的名句送给你:“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