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拖延症,我要杀了你。“
拖延症:”明天吧。“
我:”好的。“
大家好,我是冰宏。
拖延症,这已经是一个老到掉牙的话题,但是拖延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依然随处可见。
计划早晨起来看书,可闹钟响了5、6次,还赖在床上起不来,一直睡到中午十二点;
打算办个会员每周去健身房锻炼,可一年到头都没去过几次;
想要在公号上发一篇关于小红书运营的文章,却构思了一周还是迟迟没动笔。
拖延症已经变成我们生活的常态,但是常态并不代表不能战胜。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可我们还是一直摆脱不了拖延。
一方面是由于彻底解决拖延症是不可能的,拖延是我们趋利避害本能的一种现象,只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把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更喜欢直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忽视拖延的成因。
然而,战胜拖延症最有效的途径恰恰是要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拖延,只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避开这些陷阱。
因此,这篇文章在谈解决拖延症方法前,先介绍拖延的常见成因。
(一)了解拖延的成因
1、情绪本能
相对于复杂、费力、前景不明的事情,我们更喜欢简单、愉悦、能迅速得到反馈的事,这就是我们的情绪本能。
躺在床上玩游戏比坐在桌前看书学习舒服;
边吃零食边看电视比出门运动锻炼舒服;
漫无目的地刷微博抖音比殚精竭虑地写文章舒服
我们总是在简单和正确的事之间做选择,而且往往选择简单舒服的事。
但真正能让我们成长,获得实实在在收获的,都是那些费力复杂,想动手就感觉很痛苦的事情。
2、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在行动之前收集信息,做计划,是有效做事的方式。但如果想得太多,顾虑也变得多,反而会影响我们行动。
变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多吃少动,体重已经从原来的130斤突破到150斤,感觉自己会逐渐变成一个胖大叔,
所以我上周就打算健身减肥,至少让肚子先瘦下来。
可一周过去了,一次运动都还没做过。
因为这一周来我都在纠结哪种训练计划比较适合自己,配什么样的饮食能事半功倍,哪种运动服更舒适……
就这样,健身准备变成了我拖延的原因。
3、分心诱惑
这个世界现在诱惑太多,搞笑的段子、有趣的文章、新奇的朋友圈、诱人的美食……
每时每刻都在诱惑着我们,一旦被吸引,就很容易沉迷其中,把原本要做的事情都抛到脑后。
举个栗子,刚刚我想在微信的收藏夹里找一篇参考文章,可一打开软件,就瞥见证券服务号有条打新债的消息,
随手点开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打新债,看股市行情,看股民的评论,看热点资讯,等回过神想起正事,已经过去半小时。
(二)解决的方法
1、察觉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找到拖延的原因,了解自己为什么拖延,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当发现自己又出现拖延时,先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导致自己不按原计划进行的。
2、行动
找到自己拖延的原因后,接下来就是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开始行动。
还有,你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不拖延是反人性的,所以这个改变的过程一定是很痛苦的。
下面讲的几种方法,都是我自己使用后感觉有效果的,但你要知道,这些方法对我有效,对你不一定就有效。
你需要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优化,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1)明确和分解目标
明确目标,想清楚哪些事情一定要做,哪些可以不做,把需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排好先后。
举栗子:
这本书对我意义重大,要深入阅读——重要但不紧急,不读不行,但不用立马就读;
明天再交不出项目计划,就要卷铺盖走人——重要且紧急,立马就得做,不然就要失业了;
家里的酱油用完了,要买一瓶——不重要但紧急,没有酱油也能做菜,但有会更好。
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后,就要细化分解目标。
复杂的任务目标总是让我们痛苦,我们要把复杂简单化,把目标分解成具体可实操的步骤。
比如你今年要读一百本书,要想清楚读哪个邻域的书,是买纸质版的,还是看电子版的,如果看电子版的,是用手机软件看,还是用Kindle,
还有每个月,每周要看几本,每天要看多少章。
分解完后,制定一个任务时间表,这样就清楚每天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的完成进度。
如果说你要去登山,这任务时间表就相当于你的一个导航地图,跟着地图,你可以在登山的过程中更快地找到路,
不会迷茫,不会很容易就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迅速地登顶完成目标。
2)隔绝诱惑,显眼提醒
生活中充满诱惑,难免会迷失自己,为了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来,避免忘记任务计划,我们可以把任务需要的材料工具提前准备好,放在最顺手、最显眼的位置。
这样我们准备行动时,就能随手拿到需要的东西,更容易进入状态。
如果你想要背英语单词,可以把单词APP放在手机桌面最显眼的位置,打开手机就能点到,节省去找软件的时间。
如果你想要睡前读书,就把书放到床边,随手就能拿到。
下午想要出去运动,就把运动服和运动鞋放到显眼的地方;
这些事虽小,可往往我们就是因为这种小事而不去行动。
还有,远离手机。
手机放在身边,会时不时推送消息打断你的学习工作,而且因为触手可及,你会忍不住去关注它,坚持不住就会拿起来刷信息。
因此,直接把手机放到看不见的地方,专心手上的事情。
3)5分钟原则
面对复杂费力的任务时,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要回避拖延。
这时我们可以用「5分钟原则」方法来哄骗自己立刻行动起来。
不要去思考任务多复杂多难,提醒自己只做5分钟就行,5分钟后想干嘛干嘛。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没动笔,内心就已经开始抗拒了。
因为要完成这篇文章,需要思考选题,收集材料,制作框架,填充内容,优化修改……
后来,我对自己说「先花5分钟找选题,5分钟后如果还是没心思,就做别的事」
可一旦开始动手做,就会不知不觉地做下去,最后我把初稿写出来才停下来。
许多时候,拖延只是因为我们受陷于抗拒情绪。
这时,骗下自己,只做5分钟就行。
4)找人监督
当自己管不住自己时,可以找外力来监督自己。
可以是身边的朋友家人,也可以在知乎或豆瓣找互相监督打卡的社群。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对抗拖延。
3、调节
对抗拖延是反人性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直都保持这种积极的状态,所以要学会调节,劳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你可以看书一小时就休息十分钟,喝喝水,吃吃水果,放松一下;
也可以一口气把文章写好,然后就随意玩游戏去;
或者先去运动半小时,再来看部喜欢的电影。
这样不但可以让我们能得到休息,而且做任务会变得跟打游戏一样,只要打赢了怪物就有奖励,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我们要的是长期的坚持,而不是短时间就耗尽的激情。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对待拖延症,我们需要先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且要知道,劳逸结合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坚持。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拖延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只要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且愿意花时间去改变,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 END -
作者 | 冰宏
排版 | 冰宏
配图 | 电影《 Cou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