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要跳楼了。”
01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自己还是个小学生。关系很好的朋友和我一起上英语补习班,上着课的时候老师让做题,做得多了之后她不乐意了。似乎是那几天本来心情就不太好,她直接在课上和老师吵了起来,吵到最后,她直接坐到了窗框上对着老师喊:“老师,我要跳楼了!”当时所有人都吓坏了,偏老师还说“有本事你跳啊”。万幸的是最后好友没有真的跳下去。
当时的我回家给父母说起这件事,家里人跟我说朋友家里有点精神病史,可能会比较容易受刺激。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发生过几次,周围人从担心不已也慢慢习惯了。到最后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朋友成绩不错,还去留学了。
上学上到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学校里会流传一些校园传说,比如“XX教学楼上面闹鬼,因为里面友人自杀过”、“XX楼八楼一整层都没有人,因为学校怕人跳把门锁了”。这种问题似乎一直都在,只是长大了的孩子不再和老师或周围的人去聊这些事情了。
工作之后没想到又听到这句话了。
“老师,我要跳楼了。”学生不愿意做作业的时候依然会这么说。当时我问他:“你知道跳楼会怎么样吗?”他回答:“会摔死。”我又问:“摔死之后呢?”他回答:“过一会儿就复活了。”我惊了,现在的孩子是这样看待死亡的吗?他们没有任何死亡的实感,自然也就缺少畏惧。
02
死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让人有实感的事情。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夜骐一样,只有见过死亡的人才能得知其貌。
小的时候,我养过很多小动物。蚕宝宝、小金鱼、小鸡仔什么的,养的时候很开心,也喜欢对着它们说话,但就是养不活。当时对死亡这件事没什么感觉,所以即使养死了也很快转换心情去养下一种动物。
直到有一次我捡了几只蜗牛。当时天在下雨,蜗牛集体出门,被我抓个正着。我把它们放在一个广口瓶里,因为广口瓶没有盖子,为了防止它们逃跑,我在上面盖上了厚厚的卫生纸。第二天,蜗牛集体吊在卫生纸上,身体变得很长,都不动了。
这是我第一次被什么东西的死亡吓到,至今都忘不了。从那之后,我不敢再轻易养什么了。
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没写作业被老师赶出教室罚站,站在走廊里的时候,我也有过“好想跳啊”这样的想法,但是我是不敢的。从小就喜欢看侦探故事,里面对死亡描写的过于露骨,那种痛苦程度想想都可怕。
小的时候会跟着大人觉得自杀的人都很傻,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现在想来,他们面前有两条痛苦的路,一条看不到尽头,一条很痛苦但很短。他们选择了短的那条。只是我觉得,大部分人并不了解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痛苦的。
所以我希望人们可以多了解一些。了解死亡,敬畏死亡,才不会轻易走上那条路。
03
现在的生命教育是不够的。
很多地方的生命教育在一味宣传正能量,灌输一些热爱生命的内容。这固然是好的,却不够,因为人在渴望生命的同时,其实一直在抵御另一种本能。
弗洛伊德提出过这样的理论,人类有生的内驱力,被称为力比多(Libido),它是人类的源动力。但后来他发现,这无法解释攻击及自杀等行为,所以他后来不情愿的提出了另一理论,即死之内驱力塔纳托斯(Thanatos),以说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毁坏欲望。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同意,并且我认为反过来也一样。
未知死,焉知生。
以前看过《一千种死法》,里面罗列了种种可怕的意外,所以在生活中我会变得更加细心。还有鹤见济的《完全自X手册》(绝对不要去看),里面从法医学的角度讲述了各种死亡的手段、痛苦程度等,因为太恐怖了,我觉得看过的人会有很多打消那种念头的。当然因为它操作性太强了,所以还是禁掉的好。
以前看过书里描写《九相图》,描绘了人时候的九种状态。这和《鹅妈妈童谣》里的一段有些相似之处:女人走进教堂,看到一个死人躺在地上,蠕虫从他身上爬过,她问牧师“我死了之后也是这样吗”,牧师回答“你死了之后也是这样”。真相就是这样。
只有了解了死亡的本质,生命的价值才更显珍贵。
而现在的孩子呢?他们从小活在温室里,很多的事情不敢让他们知道,我们把一切丑恶的痛苦的都挡在他们视线外。这固然是保护他们了,并且我也赞成保护他们,但未来呢?他们会从很多地方知道“死亡”这件事,在游戏里,死亡并不是终点,十几秒之后他又爬起来了。在各种电视剧里,死亡被美化了,漫天鲜花飘落,主角画着精致的妆容,和人絮絮叨叨道别。他们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后,还会畏惧死亡吗?还会看重自己的生命吗?
也有人会说,都是电视剧、动画和游戏带坏了他们,让他们不要看就好。可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无知。需要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们切实感受自己生命的难能可贵,才会更加珍惜。不过切记注意力度,别把孩子吓坏了。
希望孩子们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希望所有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
“老师,我要跳楼了。”我不想孩子们再轻率的说出这样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