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我便对路遥先生的作品很感兴趣,不经意间又发现了他的《人生》。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还很好奇,它就那么薄薄的一本,怎么叙述人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看到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它便引着我走进了这本书。
不得不说,它的篇幅确实不算长,描述的故事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农村的有志青年起起落落的故事。路遥先生把高加林这个形象描绘得很有深度,他有文化,有志气,有理想,生活也曾一度给了他荣耀和欢欣,当他在县委当了通讯干事时,凭着自己的文笔打出了一片天地,也迅速地得到了前辈的赏识和赐教。而且一个优秀的女青年——黄亚萍也在追求着他,她甚至不惜放弃自己本来的恋爱对象克南。
生活仿佛就是这样,让你在饱尝失望的苦涩后又忽然迎来了甜蜜,高加林正是这样的人。他原本在村中做民办教师,被人顶替了他的位置,这在他看来十分不能承受,即使他开始务农,但依然是赌气一般的蛮干。
正当他事业不顺时,生活又赐给他了意想不到的爱情,一个美丽能干的女子来到了他的身边。巧珍给了他信心和鼓舞,让他觉得头顶上的天不再是灰蒙蒙的。巧珍像水一样温柔,慢慢地抚平了加林心中因工作而带来的褶皱。生活像是一个天平,让人不停地在苦与甜中徘徊。
当加林再一次获得了工作的机会,他感到生活又向他投出了温柔的抚慰,而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来回馈它。这次,他觉得阳光也格外的明亮,因为令他高兴的事一件接着一件。他高中时期喜欢的女生也不只一次地向他示好,希望能够使他们的关系更近一步。他开始犹豫了,巧珍的美丽和温顺常常浮现在他的脑海,而眼前像谜一样的黄亚萍又让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如果生活一下子很如愿,又会使人很纠结,该如何去选择。
不出所料地,他最终选择去探索一个谜一样的人,而放弃了如水的巧珍。他也过上了如梦似幻的爱情生活,他们一起去电影院,一起去小山岗,一起去林间散步……他仿佛忘记了自己在哪里,这是亚萍所带给他的独特感受。
美好的东西总是不够持久的,这梦幻般的爱情也一样。因为高加林的工作是走后门,他被克南的母亲举报后,失去了城市户口和工作,又要回到那个才出来不久的村庄,这对于他来说充满了辛酸。可这又是人生一种安排,不管是否尽如人意,可都在他的面前了。他也不管接受与否,都要沿着这个轨迹继续走下去。
这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讲了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生活的几起几落,或许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但这对于每个经历过的人来说都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在“起”的时候,或许有点不敢相信;而在“落”的时候,又不愿承认。如此矛盾,这便是人生对我们的历练,每个人都不会幸免。
我们应该明白,生活会赋予我们多种含义,也会有很多个机会。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含义,如何选择机会,让自己不留遗憾,也让自己不会迷茫和失落,更不要过分得意,因为如果我们迷失了,必将有生活的重罚。生命已经给了我们酸甜苦辣,如果自己把握不好,只会让甘甜少一些,让辛酸多一些,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想承受。
人生只有二字,但是我们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发现它,探索它,理解它,品味它……可惜的是,能够真正地悟出真谛的人并不多。人生最刺激的是只有一次,也最公平,没有人有彩排,没有人能逃避,大家都站在各自的舞台上,至于能唱什么,能怎么唱,全是自己的本领,当然或许有些武断了,不过绝大多数都是这样。有的人穿一袭华丽的戏服,却唱不出精彩的戏目,演绎不出动人的效果。而有的人却看似舞台不光鲜,戏服也极普通,但是却声音洪亮,感情丰富,表演感人。所以到一定程度,基础的道具并不那么重要,所以望君莫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越看《人生》这本书,就越说不出高加林的人生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我只是觉得惋惜,但又透露出一种庆幸。因为他还年轻,还有许多机会,即使一生与土地为伴,也有过在城市中工作的经历,时光流逝,纵使回忆起来也并不那么伤感。当然,他也有苦闷的一面,他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也失去了曾经真挚的友情,从这方面来看,他又是人生的输家。
我们越长大就会发现人生早就不能用简单的输赢来判定了,因为赢时或许也有遗憾,输时或许也有欣喜。我们的生命是曲线,并不是直线,所以也不能这样一刀切地去定判。
其实,在我看来苦难亦是一种救赎,让自己时刻反省得失,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让自己即使面对失败也不再畏惧和退缩。苦难仿佛有魔力,可以锻造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当然,不只有苦难,能够在得志时也保持冷静和智慧,这便同样是一种修行,它甚至更加考验我们的定力。如今有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确啊,如果或喜或悲,那怎么能沉下心去追逐自己所想的呢?
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次重新洗牌的时候,每到一个节点,就又有新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告别以前的对与错,迎接以后的美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人生终归是公平的。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劝你宽容,也劝你悲悯。宽容自己和他人的过错,因为谁也不可避免出错,能改则改,不能则谅,这样的恕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也是一种功德。为何要悲悯,因为众人都不容易,地位财富高的人也有烦恼,市井百姓也有得意。对万物怀着悲悯之情,是对恶的极大抵制,也是对善的极大颂扬。可以说,懂悲悯的人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也是有赤诚之心的人。
在我看过这本书后,我也在想,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大概是明明知道了生活会有很多的失意,但依然有气力去过好每一天。我觉得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生活的艰辛,也敢于直面不完美的自己。
不得不说这本书很精彩的地方在于留白,作者并没有清晰地点明高加林的未来会有怎样的打算,或者说交代得很朦胧,这会让我们有更多的猜测和遐想。我们会把自己的良好祝愿和乐观的设想包含其中,这是我们对于读完这本书的补充,以此也看出了大师行文的魅力所在。
人生总是颠簸在得与失中,得要把握好,失亦能释怀,这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的胸怀。当然,这需要岁月的积淀,不过光阴犹存,阳光正好,正当策马扬鞭,飞往心中所向。
每个人看《人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路遥先生的作品总给人很立体的感觉,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人生如书、似戏,若是不用上大半生的时间怎么能够品出味道呢?人生总要在悲喜之间不忘执念,这便是它所给予我们的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