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简书写作时断时续,时间和精力不够是很重要一个原因。从时间上来说,自从年初的事情发生以后,工作压力陡然增大,各种任务纷至沓来,这也是正常的。撇开这个不谈,其他日常的文件和会议也特别多,几乎一天到晚泡在文山会海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晚上回到家里都已经精疲力尽,只想看看轻松的电视剧解解压。
以我自己打个比方,最近这两三天拟签文件签到手软。每天OA办公系统里面流转的文件有二三十个,上面流转下来的文件通知像雪片一样,每天上午签完一批,下午又有一批在 OA办公系统里呆着了。因为是年初,相当部分文件都是对全年工作起指导概括性的,说起来还比较重要,需要认真撰写拟办意见,字数多的达到六七十字。就这样我上午签、下午签,一天的时间便这样过去了。
这还不包括开会和对各种大小事务的协调。昨天下午的会议,是年后第一次工作例会,时间拉得比较长。会议开到晚上5点多钟的时候,考虑到还有10多个文件没有签,已经到了周末,有些还是急件,我只好从会议场所里出来去签文件了,一直签到6点多钟,才勉勉强强把所有的文件签完。而且这还没完事,文件签完以后要推动流转落实,这是最难的。有个别领导和个别科室对所拟办的文件意见不接受,推诿扯皮甩包袱,需要去做大量协调工作,截止到这个周末还没协调到位。
就我本人看来,相当一部分文件会议都是没有必要的。假如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做工作要有“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就会懂得像我们市里一把手所说的“抓落实就要抓重点”的真正含义。只要把重点抓住了,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便没有必要关注到那么多细枝末节,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落得一个事倍功半的结局,并且工作中的每一个人都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这是非常有违我们的人生意义的。
既然说到人生的意义,我们人到底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状态活着?我脑海里想起了网络大V九边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国可能在经历一波“文艺复兴”》,文章的大概意思是:欧洲在经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后,迎来了“文艺复兴”,消费主义兴起,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接踵而来。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追求现实的消费和享乐,在这个最核心的推动力下,“文艺复兴”600余年来,西方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社会目前也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年轻一代的人不再像老一辈的人一样,因为穷怕了兼具深深的不安全感,一辈子只懂赚钱、存钱不敢消费。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一个道理。这辈子是很短的,真正能享受生活的,时间就更短了,不能像牲口一样过一生。在年轻人群体中,消费主义正在兴起。而只有消费才能促进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各种革命性创新才会随之到来。所以说中国目前也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消费主义的兴起。
九边的结论是:中国大多数人一向有做“人上人”的执念,为此而一辈子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人与人之间内卷的无以复加,日子过得挺拧巴的。但是说实在话,现在即便一个人内卷的再厉害,要想出人头地也挺难了,全社会的预期都在下调。但是社会的总体财富在增长当中,绝大多数人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要去抱那种不切实际的执念,努力让生活精彩起来,尽量去做想做的事,你可能同时收获幸福和事业;如果生活过得跟牲口一样,大概率既没有幸福也没有事业。你最终能不能胜出,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你是不是在享受你做的事。
九边的这篇文章,阐述生命的意义就是把生活过得精彩一些,同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假如以此来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应该对自己所经历的文山会海采取一个怎样的态度呢?我不讲是彻底的虚无主义,而是始终要聚焦重点、聚焦价值,知道要吸纳什么?舍弃什么?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而不是看上去那么的苦逼!
讯飞语音输入80分钟,全文15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