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我看过太多的人以此为由,去解释当下的困境。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也趁着热点去呈现原生家庭的问题,这一代人焦虑无孔不入。
可生命总该有一束光,你拿什么去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阅读《回弹力》,将会促成你更加正向乐观的面对痛苦。这本书的核心要点在于:我们可以从认知和行为的角度去呈现生命的张力,面对不可避免的挫折、逆境和痛苦,从自身和外界挖掘支持的力量;同时学会正向且积极的视角看待事物,进而尝试解决问题。
作者本.富尔曼是芬兰的心理学家,本书是基于SFBT(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理念创作而成。书中赠送了一个特别的书签,上面呈现了三个问题:
1.你觉得是什么帮你撑过了生命中曾经的艰难时刻?
2.你从这个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3.在后来的生活中,你又做了什么,抚慰曾经的自己?
针对三个直入人心的问题,作者所在团队搜集了全球300多份普通的故事,以此为基础挖掘生命资谱系。所以无论你是为养育孩子焦虑还是内疚自责的父母?无论你是有着不行童年过往还是当下正身处困境,这都是值得翻阅的一本小册子。因为你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去自我疗愈,去重新拥有金色童年,获取美好人生。只要,你能学着发掘自身丰富的资源。
01 学会理解和接纳,坦然的秘诀所在
相对于几十年前,你会发现,现在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时代的洪流碾压着每一个人,白岩松曾在一篇演讲里提到,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而事实上,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是历经艰难才如期进阶,没有谁会轻而易举的拥有坦然的幸福,学会理解和接纳便是其中的秘诀。
我们曾经竭尽全力的去保护孩子,帮助孩子,而实际上生活的挫折必然存在。既然如此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人生的痛苦呢,很多人遭遇不公或者是不幸,他们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而有人却大不一样?他们在面对困苦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回弹力令人惊喜。
面对生活的挑战和突发问题,一个人的应激方式可以很多种。但大致归纳起来,你就会发现人群中主要有两类人,以情绪为导向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举个例子,你走在大街上,突然踩到了西瓜皮摔倒了。这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以情绪为导向的人立马会觉得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是谁这么缺德?才买的新衣服就弄脏 了,接下来的汇报工作肯定收到影响?我就不该走这条路去上班,要是我能早点出发或者走另外一条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这样的反应有两个重要的点:一是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全然被负面情绪包围,当一个人处于强烈的消极情绪场域之中,他无法及时的抽离去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二,在这个案例中,展示了我们很多人拥有“反事实”思维。什么是反事实思维? 在当今的社会心理学界,这种“事后之见”被广泛研究。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思维停留在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是去想象与事实相反的另一种可能性。而这种思维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愧疚感以及无力感,进而消磨我们的意志力。
面对生命中的那些艰难时刻,我们首先要做坦然面对苦难。很多事情的痛点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持续不断的与痛苦对抗所带来的负能量。
如果,我们了解到这一点。那么,学会生存下来,便是要义。如此,我们才能有精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心思,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我们的思维,以目标任务导向充实人生。
02 童年的痛苦,任何时候都可以修复
这本书让读者惊喜的一个观点便是,拥有快乐童年,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而在此之前你的观念可能是:
遭遇不幸童年的孩子——将不可避免的在未来生活中遭遇不幸;
成年人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孩子的不幸童年。
无论是艾美沃纳关于二战幸存者的相关研究,还是雷诺关于100位正常而成功的美国男子进行的研究都能表明,成年的各种问题和童年经历的相关性并不那么显而易见。
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研究,而你又不幸经历了困扰、羞愧、悲伤的童年,那么本书将会给你一剂温柔的良药。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开始处理童年的创伤。
在个体成长的发展历程中,你我会发现后来生活中的正向体验可以保护我们,减少负面经历的影响。关于作者提出的“在后来的生活中,你是如何设法弥补自己曾经被剥夺的童年体验的?”这一问题中,人们用行动践行了各种有效的方法。
一个压倒性的答案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补偿自己童年的缺失。
在婚姻中,配偶和子女可以帮助我们“在成年人的生活里创造孩童一样的时刻继续体验童年的感觉”。在戴安娜的故事里,她跟5岁孩子坐在地板玩卡牌,跟三岁孩子分享初次闻到花香的喜悦,和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6岁孩子一起欢呼,这些与孩子连接的时刻,也正是她享受快乐童年,甚至修复童年的绝佳时机。
而太多的人,刷着公众号里只言片语的育儿文章便开始焦虑,好像孩子的妈妈一不小心就会爱得太多或者爱的太少,就会因此给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尽管童年时期遭遇的不幸所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只是使得当下那个阶段进入失调的状态。然而,我们成长的背后有一个发展性的生态圈。也许某一个人会让我们历经艰难,但身后的祖父母、兄弟姐妹、老师朋友,甚至陌生人都可以给你治愈的温暖。
人从来不是预编程序的机器人,我们可能收到外界各种因素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必然从中获取了积极正向的作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的相信孩子,相信也曾是孩子的在自己!
03 正向思维,成长的契机
通过正向思维看到痛苦和挫折中隐藏的积极价值,这就是我们提高回弹力,克服逆境的方法之一。
安吉亚的父亲是个有暴力倾向的酒鬼,但是,成年之后的她却感谢童年,因为那些经历教会她能够用很少的钱去应对生活。原来,我们所遭受的一切并不是毫无作用的,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念,现实中很多人也会把自己性格中积极的品质归于他们不寻常的童年。
面对成长中孩童的问题行为,父母教师甚至心理学家他们可以非常精准的去解释他们的行为,但那样的解释真的会改善孩子的行为吗?不一定,所以,让孩子慢慢成长,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陪伴他们。静待花开,这是对童年最深的眷顾。
当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以此淡化或升华痛苦,这也是很多人时常说道“当下不能解决的痛苦,就留给时间吧。”
作者在书里假设了一个场景,假如有一天我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孙子孙女听,他们会从中学到什么?这样的假设让我们学会从当下抽离出来,站在未来时间的某个节点,去挖掘当下的价值。
而时间线真正的奥妙在于,通过年龄的前瞻技术,我们可以把痛苦的时刻放入人生的长河,用其他的美好去淡化此时的悲伤;又或者,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想象去编制美丽的梦想,升华当下的痛苦。
如此,我们坚定的相信那些没有毁灭你的,必将使你强大。
作者在整本书里并没有深奥的理论,通过故事的呈现和总结,帮助我们获得回弹力,你会发现生命中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帮助你撑过生命中曾经的艰难时刻,你也会欣然发现那些特别的经历让你获得了更多优秀的品质和生存的技能,你甚至可以尝试坦然的、欣喜地、缓缓地用生活本身拥抱生命,去获得温暖自我的那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