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买入了第一本《断舍离》开始,迈入自己的断舍离历程。它真的会是一个历程,因为断舍离都和自己的内在相关,不仅仅是扔东西那么简单。我现在且把它定义为不断原谅和宽恕自己的过程。
我可以说我扔掉了家里70%的东西,扔掉那些东西后,我才知道我活得那么累是因为身上背负了太多早就不需要的东西,可是因为自己对未来的恐惧,对物品的执着,匮乏感我却无论多么累,都牢牢地抓住它不放。是啊,我们现在最常听到的就是没时间、好忙、好累,可是我们真正地静下来问过自己“为什么吗?”。
《走向人生自由的50个极简术》的作者就对时间做个阐述。
我们的人生将会如何,取决于你拥有多少创造性时间。
什么是创造性时间?当杂物杂念在视野和头脑中渐渐消失,你的思维骤然变得鲜明而敏捷,会有一种赶紧处理眼前事务的冲动。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时间”。
我做断舍离,从衣服开始,才觉察自己曾经买衣服,大多数会在网上买,虽然身材属于中性身材,穿衣服基本没有不怎么合适,但是扪心自问根本就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去年过年,我无意在商场逛街的时候,看到一件真的很喜欢的衣服,完全是靠身体的感觉来判断的。试穿后果断买下来,一直都很喜欢,甚至后来发现衣服有个小瑕疵,也还是不会影响自己的“那么喜欢”。我后来发现我一个冬天,很多时候都穿着它。我想这就是“怦然心动”吧,它和价钱没关系,和流行没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就是“我喜欢”。
你有过“怦然心动”的感觉吗?那是什么时候,和什么东西,或者遇见了谁?
然后,也做了一些书籍,物品,饰品,厨房用品等等的。以前柜子里塞满了各种舍不得扔,却又N多年都不会使用的东西,当把那些不用的东西处理掉后,我终于明白:最大的浪费是拥有而不使用。
以前父母总是教育我们不要浪费,于是被所谓的道德感绑架,可是又内在有很深地匮乏感、不安全感。所以又会去持有这些东西,就如同那会毕业的时候,本来没有太多物品,可是出来工作后,租房子的时候就开始多了一堆东西,再买房子后,又多了很多东西。最后,以为是因为房子太小了。当换了套三的房子后,发现仍然不够装东西,于是,又有了新的目标,必须要有套四或者套五的房子才够使用。做了断舍离后,我觉得小套二已经足够一家人舒舒服服地使用了。我们花着很多的钱买宽敞的房子来装垃圾,可是拼命挣钱的那份努力有时候真的是拼的“命”。
看看我后来做断舍离的部分成果。
在这里,你想干活吗?
我们看看我们的电脑桌面,多少文件堆放在上面,故其名曰方便查找,可是我们是否留意过自己的太多东西后那些烦躁的情绪给工作生活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呢?
翻开自己的手机,满屏的APP提示信息,你和它对比下有什么感觉呢?
有人会说,你这提示信息都没有,怎么知道来信息了?放心吧,我们不会错过任何东西,如果我们真正对自我是有掌控感的,对自己身边的事情也是会有掌控感的。提示信息只是没有掌控感的一种安全感罢了。
说了那么多自己做得不错的,然而还是有自己没法面对的,那就是仍然很多的书籍。文章最开始我说过,断舍离是一段历程,而不是一次扔东西的发生。
最近,把家里重新开始翻新,好多不喜欢的家具也准备扔掉,如果没有遇到真正喜欢的,宁可坐在地上。今天师傅开始沙墙,告诉我那一壁的书柜里面的书最好收起来。因为沙墙会产生很多的粉尘,我才开始去留意自己那些最不愿意去面对的书。把它们搬到阳台上,我开始问自己:“这都是我做过断舍离的,但是其实根本就不彻底,我到底害怕的是什么?”
我开始陷入了沉思,电脑里面放着大乔小乔的“静下来”,歌词不断进入我的心里。
我想应该静下来想一些话
我想应该静下来走一段路
我想应该静下来看一本书
我只想静下来反省自己
我想应该静下来睡一个觉
我想应该静下来想一个人
我想静下来忘掉那些事情
我只想静下来反省自己
这些书,对我来说,它似乎在告诉我,我的匮乏,对知识的匮乏感,让我似乎很努力地学习。可是,我真的可以静下来看多少书呢?于是,很多书都放在了那里,又不愿意去接纳和欣赏“不够好”的自己,两股力量不断撕扯着,让自己不断想输入,却没法静下来去输入。同时,别人告诉我“你可以的......”,我却不会相信自己,又害怕输出。停滞似乎就变成了自己的状态,或者用100倍的努力,产出20%来形容更为恰当。
觉察到这些,我笑了,我决定与那个“不够好”的自己和解。我也决定放下自己的匮乏,犹如歌词里面说的“当一切都开始静下来的时候,静的可以让我听到平和安静的心跳......”就是我新的开始上路的时候。
如果人生可以划句号,我想这也是我为自己曾经的那些杂物、杂念、杂乱的人生画句号的时候。
断: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没用的东西;
离:放下对物质的迷恋;
作为对生活和情感的态度,保持独立,适度拥有,不浪费。
人生才是真正地开始向着“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