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正在试新豆浆机,住新居同事们买的暖房礼物。婚前实在忙碌不小心丢了说明书,两人只好埋头问了度娘,这才动手开工。当你静下来去感受这岁月,周围所有的事物也会散发出各自的气息,就如这浓浓的豆浆,生活,也需要缓煮慢熬,够了力道,才能有这醇香和清欢。
走出厨房,走出家务,这个点儿,依然要坚持把字码下去。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叫赖良,今年87岁,是张掖市农科院一名退休老专家。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赖老没工夫和其他退休老人一样悠闲,而是忙碌着要将今年选育的几个好品种种下去。整整一早晨,我们都跟他在田地里分鹰嘴豆、查看红花刨沟的深浅,督促工人们干活。红花、鹰嘴豆、白胡麻还有藜麦以及前几年栽的黑枸杞树,赖老都要将它们妥妥当当的安顿在这出钱租来的一亩五分地里,哪里种啥,间距多长,一行下多少粒种子,赖老都算的清清楚楚,叮嘱工人们半点马虎不得。
经过多年精心选育出来的鹰嘴豆,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自然特征,黄色、米色、橙色、还有绿色和黑色,甚是好看。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也是各有不同,圆扁不一。
地是赖老自己出钱从农民手里租来的,工人也是从附近村子里请来的,根据季节不同,按照小时,给他们付给报酬。老伴也是农业科研人员,赖老总觉得,这退休工资是国家给的,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所以这些年租地,引进种子,支工钱,搞研究,都是从老两口自己的工资里开销。这一带好几个农民,都是他这里的常客,下种,保墒、锄草、收获,既赚了工钱,也帮赖老干了农活,还在老人家那里学到不少真本领真技术,回头再用到自己田地里,收成那是没得说。
1992年从市农科院退休,今年是赖老离开单位的第14个年头,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十几年如一日,他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试种育种,不断的选育出诸多优质新品种,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赖老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指导工人们种红花,刚刚下了种,填上沟,赖老就让其中一个工人回去拿滚子,要立即将地磨平了及时保墒,生怕这春日的太阳晒掉了泥土里的水分。因为这一茬品种,都要进行旱作实验,以便进行高效节水农业的探索。
赖老说,这育种,就跟娃娃上学一样,要一步一步来,就要待在基层待在田间地头,急不得懒不得,沉得下心来,耐得住性子,才能培育出好品种。
你看,赖老今年87岁,他住在城里,从春到秋,他常常骑四五公里自行车去看他的种苗和庄稼,赖老是个快乐的“农民”。
1929年出生的赖老还在种他的"庄稼",你却一直在装睡,梦想也唤不醒,你这是要干嘛?
其实你想做什么,真的无年龄无关。甩开膀子去干出样子吧,春色如此美,韶光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