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丧本无用,鸡汤价更高
喜欢在卧谈会的时候给舍友们读句子,都是放在手机里让内存爆满,删自拍都不愿意删的文字。我几乎算的上是声情并茂了,但是还是躲不开空气里的突然安静。
宿舍里设立皇帝妃嫔,老六身兼多职,基本在首席太监小兰子和贴身侍女兰兰之间自由切换,是其他五个人身前的红人,端的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她跳出来打哈哈,建议皇上给我封个鸡汤妃,话题就此揭过。
为什么我奉为箴言的好句子别人不能感同身受呢?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理解。
大四是个很神奇的阶段,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出来平时和你坐在一个教室,背同一本书,愁同一场考试的人,他其实和你完全不一样。三六九等最开始的分化,明显的让人容易怀疑人生。之前小时候每次过年都会被问到成绩,觉得不胜其烦,长大了好了,没人关心你成绩,他们只关心你的住房,存款,和人生大事。并且你还不能黑脸,必须笑脸相迎表现的十分上进十分积极十分有志气。其实,还是可以问问成绩的,期末没有挂是件同样很骄傲的事情?
越长大越觉得愁这个字其实很普遍。小时候在日记本上写人生,写坎坷,写挫折,写得自己比六月飞霜的窦娥还要凄惨无数倍,才意犹未尽地停下笔,觉得自己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想想,这句话的确犀利到残忍。现在的愁都是不能说的。具体表现在就算明天都是世界末日了,今天还是可以刷刷微博逛逛淘宝的。
曾经以为自己是世界之王的人长大了,是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不是世界之王了的。那点不值钱的虚荣和面子没有几个人能放得下,习惯了伪装自己过得好,再不济还能伪装自己过得不错,可说到底,表面光照和内里空虚的矛盾,就是临近毕业时候的主要矛盾。
刚才说到刷微博,如果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刷微博,那估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那停不下来的纯粹是惯性而已,看完这个视频我就去睡觉,看完这个八卦我就去写作业。所以一直停不下来下一个的迷之动力。
如果真的存在永动机,用这个念头当动力是绝对可以成功的。
如果刷到一条鸡汤瞬间让人醍醐灌顶那再好不过了,思想上的提升让这一下午的荒废有了由头和价值,简直没有一点负罪感了。
总是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句话:
“听过很多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嗯,说得好,有同感,点赞。
嗯,大家都过得不好,有同伴,点赞。
累不累呀?人都是群居动物没有错,群居的一大坏处就在于就算大家都在一个羊圈里,都面临着被宰杀吃掉的危险,如果有同伴,就还会潜意识地告诉自己情况还不坏。
鲁迅说,群居的都是牛羊,独行的才是狼。
有所陪伴的心安理得其实真正扼杀了改变的主动性吧。毕竟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做一只狼太累啦,哪怕小时候我们还是要做世界之王的人呢。
感触总是自己的,你没办法让别人到感染也是常态,毕竟感同身受太少了,而置身事外又太过普遍。
换一个角度说,别人又为什么一定要和你感同身受呢?你是耶稣么?一个人受难要让全世界的基督教徒都悲伤心疼?
最依赖鸡汤的那段时间,正好是一段低谷。面试失败,落魄回学校,没有坐票,站票都是抢到的。火车上难闻的味道,挤挤攘攘的人群,渐合的暮色,都太适合悲秋伤春了。可是脑子里空空的,除了难过两个字别无其它。当时穿着西装,第一次穿,也没有换别的衣服,一身疲惫实在太像电影里诸事不顺的主人公。
事实上你知道不是的,你只是太卑微的世俗常态。在象牙塔里不知道世道艰辛,谋生不易,一出来就感觉自己遍体鳞伤。
这时候再写一个小时候悲伤题材的日记,我都想好内容了,就写今日大概无事。显得欲言而止又高冷骄傲,多好。
第二天平静下心情给妈妈打电话,老妈一针见血“你就是过得太顺了,一点挫折就觉得是世界末日了。”
想想母上大人还是睿智的。比灌了很多鸡汤还要醍醐灌顶,于是立地成佛。
鸡汤有时候的确是有用的,它可以一瞬间振奋精神,把人从失败的泥潭里拉出来,获得暂时的解脱和迷之心理优势。
可是,再多的鸡汤都只是镜花水月,不去改变又怎么能过好一生呢。之后的卧谈会我不读鸡汤了,开始读笑话,可能是笑点略偏,大家在听完以后诡异的沉默让我笑得床都在颤。
小兰子奉皇上口谕把我从妃贬到了答应。
我们为什么要听鸡汤,原因在于想找共鸣,想要勇气。但听过那么多的道理始终要记得付诸实践才是硬道理。你还没有努力去过这人生,怎么知道过不好呢?
干了这碗毒鸡汤吧。
作者简介:城北闲喵(小闲),95后吃土闲人一个。伪高冷真呆萌,假洁癖真强迫症。日常懒散,间接性抽风。愿望是当一只猫。写文为了娱己,得共鸣者实为幸运。大学要毕业预备军,中文系正统出身的非正统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