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作者:【美】卡巴金(Kabat-Zinn,J.)
译者:王俊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概述
在这个讲究高效的时代,忙碌成了我们的常态,大家都想见缝插针地完成这件事完成那件事,吃饭要看手机,运动时要听音乐、看视频,甚至上厕所时也要看看贴吧,刷刷朋友圈,我们的时间被排满了越来越多的任务。
可奇怪的是,明明我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焦虑却也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又习惯将工作上的焦虑与压力又被带进家庭,把消极的情绪传递给家人,一点点小事都会成为争吵的导火索。这样循环往复,整个人都感到活得很累,很辛苦。
我们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挤,却忘记了要给自己“放空”,给心灵多留出一些空间。当我们挤压时间的时候,以为这样做会让我们更高效,更有时间休息,但其实我们挤压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这本书,就是针对现代人的这种忙碌的心理病,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正念禅修。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从而改善我们的家庭、社会关系,还有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其次,在更高的层面,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内心的智慧和生命力重新链接,从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生命。
其实关于禅修悟道,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好书,可是这些经典大多都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远,因此被很多现代人错过。而这本书的作者乔·卡巴金,是一位西方禅修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古老的正念智慧和方法带进了我们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了正念,并因正念受益匪浅。
40年前,卡巴金和几个同事在美国麻省医院的地下室,开始试验性地教导病人正念的练习,用正念的方式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疾病。如今,不管是医学界还是普通大众都已经认识到病人的疾病常常是心理、生理、社会因素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在20世纪70年代,医生往往会认为病人生病后,只需要医治躯体,去除疾病。在那样的年代,卡巴金用“正念”这样带有东方宗教神秘意味的理念和方法来治疗病人,很容易会被看作歪门邪道,不务正业。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卡巴金能坚持他的理念是多么的不容易。
后来在他的坚持下,不仅西方主流没有抵触用正念改善心理状态,现代的东方人也受到了影响,更多的人开始重视起正念的心理学实用价值。
卡巴金教授有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的深厚功底,又有禅修经验。他相信,疾病的治愈,从来都离不开对生活的领悟和修炼。
现在,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正念冥想有助于治疗慢性疼痛、焦虑、皮肤病、抑郁症复发、失眠、物质滥用、酒精依赖、饮食障碍、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而且在文化界,正念同样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2014年2月,《时代周刊》发表了以“思想革命”为题的封面故事,介绍了流行于硅谷工程师和高管中的正念培训。
书中用看似随性的散文,把正念的各个方面都讲了出来,比如如何在生活中练习正念,练习正念的阻碍因素有哪些,等等方面,而且结合故事和生活事例,让人读了一点儿也不觉得乏味。作者如此费尽心思,就是为了把书献给那些不愿接受结构性课程、不喜欢乖乖受教、却对正念及相关内容非常好奇的人。
接下来,我会首先带你了解什么是正念,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练习正念,接着将会告诉你,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最后我来系统讲讲,如何进行正式的正念冥想练习。最后这部分,你可以在我的音频引导下,进行一个简单的冥想体验。
2 什么是正念?
正念这个词,出自于佛教的八正道,这八正道讲的是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界的八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里的正念说的是:要懂得觉知自己,但在作者卡巴金看来,正念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帮助人们专注当下的方法。人们可以用正念的方式来休息,让自己更接近自己的内在,也让人培养一种专注于当下,聚焦内在感受的生活方式。
卡巴金认为正念练习有三个要点:有意识的、在当下的、以及不评判的。
接下来我们挨个来学习一下这些要点,首先,正念是需要有意识的。
也就是说,当你专注锻炼正念的时候,你是清醒的,你应该将自己的意识投注在专注的正念练习中,这个时候你不应该任由意识,跑到其他的地方,也不应该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下去做。
有意识的正念,也意味着正念需要刻意的训练。打个比方来说,人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为什么要花钱去健身房呢,如果每天去工地搬砖,一样可以获得满身肌肉,还能拿到酬劳,去健身房还不如去工地搬砖呢!但从效果来说两者其实很不一样!如果你健身的目的是想锻炼肌肉,那搬砖并不能有效地练习你的肌肉,还有可能会不小心会伤到自己。但是去健身房刻意的训练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循序渐进,根据自己体能状况制定计划,可以有效跟踪自己训练的效果。观察自己的进步,你的力量是逐步增长的,你也会很清楚自己在锻炼的什么阶段。
正念就如同我们在健身房刻意的训练,当我们练习正念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有意识的、清醒的,系统性的意识锻炼。
其次,正念需要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当下的要领是要接纳当下,不去期待这一刻有什么不一样。很多人的痛苦就是源于不接纳当下,想要否认当下。比如得了重病的人会有几个心理变化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否认,不愿意接受自己得了这个病,觉得是医院检查错了。这种长时间不接受现实的心态,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立即有效地被治疗,很可能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接纳当下,并不是意味着妥协,而是代表我们清楚地看到正在发生的事。只有看得清楚,才能更好的去进行应对。正念冥想就是让我们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让身体感受当下的一切,和我们自己好好在一起。经过练习,你会慢慢感觉自己的感官变得更敏锐,能够更好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内心浮现的东西。
正念的第三个要点是,不带评判的专注。
当你开始正念的时候,评判自己的念头很容易冒出来,比如:我昨天冥想的效果很好,今天就不在状态,真是糟糕,或者,怎么老是觉得有一些部位不舒服,我真差劲……
请仔细观察你的内心,是不是总有评判,人们总是带着评判,因为他们不是在和过去比较,就是在和别人比较,要不就是在和自己内心的期待进行比较。其实这些都是出于担心,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得不到爱,担心糟糕的事情会发生。
我们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体验,但这些思维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有限的,是被我们的过去塑造的,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思维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就会任由我们的思维控制我们,驾驭我们,使我们更加远离自我,远离真相。只要熟悉了这种认知模式的缺陷,你便更能包容自己和他人,只有带着一颗包容的心,才能进入正念的世界。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卡巴金认为,要真正练习好正念,就要注意有意识的,专注于当下的、不带评判的去练习。
那为什么正念说起来简单,好像只要学会轻松呼吸,就能学会正念,可是很多人好像只抓住了练习的皮毛,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正念的好处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一步步掌握正念的精髓?
首先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原因,是我们过于执着,不懂得放手,以致于被自己的想法“套住了”。
据说在印度有一种抓猴子的方法。猎人会在椰子上挖个洞,洞要大到猴子可以把手放进去。接着他们在另一边钻两个小孔,穿一根铁丝,然后把椰子固定在树底下。最后,猎人把香蕉塞进椰子里就躲起来。
如果猴子跑过来,伸手抓住香蕉,就会被捉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洞空手可以伸进去,但是拳头没法拿出来,猴子只要放下香蕉,就不会被抓住了。但事实上大多数猴子都不会放手,而我们人类其实也很像抓住香蕉的猴子,被某些执念给套住了,舍不得放下,但往往却因此失去了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白天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繁琐的事情,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恐惧,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愤怒,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心潮澎湃。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事情都只是外在的,它们会出现,它们也会消失。如果我们太执着于这些事情和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就会形成执念。一个不懂得放下,不懂得放空自己的人,是无法回到自我的内在的,也因此无法真正进入正念的世界。
很多人在练习正念的时候,虽然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呼吸,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想。其实大脑里还是抱着很多执着,一边告诉自己要在当下练习,一边心里又惦记着今天在工作上的不顺利,担心着马上又要还的房贷,还顺便想一想昨天和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争吵。
不懂得放下执念的人,没有办法学会正念。你要从意识上告诉自己,这些都可以在正念的十分钟里暂时与我无关,我只需要和我呆在一起。
那么除了以上的原因,阻止我们学习正念的原因是我们不相信自己。
正念练习就是要信任、认可自己当下的感受。有些人盲从老师的权威,反而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和直觉。他们相信老师一定是更加智慧的人,所以他们觉得应该模仿他,把他当作完美智慧的典范。
比如说在正念练习中,你的老师说,在这里就结束了,但你内心还有很强烈的不想结束的冲动,而如果这时候你强行的让自己跟随老师停下来,那这种态度就完全违背了冥想的精神。冥想精神强调的是去做你自己,并在实践中理解“做你自己”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谁,如果是在模仿别人,都是在错误的方向前进。比如今天你听到朋友说怎么正念好,你就跟着学,明天你听到另一个朋友说,正念要那样做才好,你又跟着学。那你就是把适合别人的鞋穿在自己脚上,这样走起路来总会觉得不舒服。请记住:你要成为别人是不可能的。你唯一的希望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再好的老师或者书籍都只可能是指导,是路标和建议,请相信你当下的感受。
正念需要这种你对自己的信任,你需要坚信事物能在可靠、有序的框架内自然发展。在正念练习中,信任心态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信任自己,就没办法真正走进,看到自己的内在,并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因此,在下一次的正念练习中,当你试着去觉察自己的执念,放下自己的执念,开始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感受,那么你一定会慢慢懂得如何做好正念的练习,和自己呆在一起。
练习正念是一个反复淬炼的过程。你得忍受“高温”,你得经历磨练。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你就会变得更平和,你的内心会秩序井然,这样的心理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你的生活,你会发现面对的冲突自然而然的就少了。而这一切,如果不反复磨练,不反复直面你内心的黑暗和恐惧的话,是没法获得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正念融入生活中,为什么我们要每天抽时间去做正式冥想练习。它是一种停顿的方法,一种“提醒”我们的方法,一种滋养我们心灵层面的方法。
3 如何带着正念的态度生活
上面我们讲到了正念练习的三个要点:有意识的、在当下的、以及不评判的,和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两大原因:过于执着和不相信我们自己。
当你知道了正念的这些精髓,你可以试试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当你做到了清醒的,不评判的,不过于执着的活在当下,并且相信自己的感觉。你会成为什么样子?我相信,当你带着这些意识去生活,把正念融进你的生活,融进你的生命,你会找到属于你的宝藏。
接下来,我想先来讲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叫做《生命之水》。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可能会对如何带着正念的态度去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这是三个王子的故事。两个哥哥贪婪自私,而小王子则善良纯朴。老国王病的奄奄一息。在三人都很悲伤的时候,一位神秘老人出现在他们面前,知道他们悲伤的原因后,老人说一种神奇的“生命之水”能救他们的父亲。“如果国王喝了生命之水,他就会痊愈。但是这种水非常难找到。”
大王子第一个出发去寻找生命之水。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希望借此讨好父亲,好取得王位。他骑上马,刚出发不久就被路边一个小矮人拦住了。小矮人问他要去哪里?大王子一心赶路,他傲慢地让小矮人滚开。大王子觉得自己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所以自然自己知道要怎么去,结果大王子不小心走进了一个极其狭窄的路口,弄得自己进退两难,卡在那儿了。
大王子很久不回来,于是二王子也出发去寻找生命之水。他也遇到了小矮人,也一样傲慢无礼地对待他,结果好像有什么魔法一样,二王子也卡在了狭窄的路口,进退不得。
于是,小王子也踏上了寻找生命之水的旅程。同样,他也遇到了小矮人,问他匆忙着要去哪里。小王子并没有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于是他停身下马,告诉小矮人说他的父亲得了重病,说他要去寻找生命之水,并承认自己完全不知道要去哪儿找。小矮人听完说,“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种水。”他告诉了小王子生命之水在哪,并告诉他怎么才能得到。小王子认真地倾听,记住了小矮人说的每一句话,于是他找到了生命之水。他最后踏上了一条金子铺的大道,与一位公主结了婚,并成了一个“国王”,拥有了自己的王国。
讲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因为卡巴金倡导读者们不仅仅把正念当做一种练习去学习,更应该把正念看成是一种生活哲学,将这种态度带到生活里面去。比如说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就能看到,故事中的大王子和二王子,都自作聪明地在生活。他们看似目的明确,实则非常傲慢、愚蠢,他们生活在焦虑中。而小王子,他一开始就带着一颗谦卑之心去寻找生命之水,他能向内观察,看到自己的迷茫和无助,然后接纳那个部分,从而去寻求帮助,最后找到了生命里真正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自己王国的一个国王。
小王子的态度,其实和正念的不评判原则很像,不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断定未知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在当下,活得生命的礼物。而如果我们不能带着正念的态度去生活,活在当下,我们就会被生活“卡住”,而一旦我们不带目的的,谦卑的活在当下,生活反而会给我们最宝贵的奖励。
当你把正念融进你的生活,融进你的生命,你也会像小王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王国”,找到生命的财宝。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从小事上一点一滴的去改变、去实践。如果你对正念练习的感受足够深刻,那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感受正念的力量。它会让你重新解读你的生活,真正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而不是身在这里,心在别处。你会发现就算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吃饭、洗碗、扫地,这些事情都会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和真实。
作者卡巴金也在书中,举了一个很生活化的例子,告诉读者他是如何在生活中试图用正念的态度生活的。卡巴金有一只猫,妻子负责喂猫,但是每次妻子喂完猫以后,都不会立刻清理猫碗,而是直接把猫碗和其他的餐具都放在洗手槽里。这个习惯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他每次看到洗槽里的猫碗都会生气,然后就会指责妻子。他觉得他的话从来都没被妻子听进去,他没有被妻子尊重。而妻子则觉得他的反应很可笑,竟然为一个猫碗发这么大的脾气。于是,他俩总会因为这件小事吵架。
练习冥想一些时间后,卡巴金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也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改变。当他再看到水槽中的猫碗的时候,他“蹭”的一下,怒气就冒起来了,但他不会立刻去冲妻子发火,也不会立刻下“我妻子根本不尊重我”这个结论。他仔细地观察、感受了一下他的愤怒,然后他发现,原来他看到猫碗时,内心首先冒出的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反感,然后才汹涌出被冒犯的感觉,是那种汹涌的被冒犯的感觉让他发火。
接着他试着和那种温和的反感呆在一起,他继续注视着水槽里的猫碗,在觉察到内心浮现的各种想法后,他突然领悟到,原来让他发狂的并不是猫碗本身,而是他感受到的夫妻关系中的挫败感!他发火是因为感觉没人听他的话,妻子没有 尊重他。这其实跟猫碗并没有直接关系!
接着他想起妻子和孩子在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都会很尊重他的意见。他于是反问自己,妻子总把猫碗放水槽,真的是因为她从来不听我的话吗?否认了这个想法之后,卡巴金发现,水槽里的猫碗不再那么容易让他生气了。
所以从卡巴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练习正念的要点,就是要“慢下来”,觉察自己的感觉,问问自己这个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下一次,在你涌起负面情绪的时候,你也可以试试正念的练习:当你察觉到情绪上来的时候,不要立刻发作,暂停一下,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在心里,把正念当成一口锅,把你所有的感受都放进去,感受它们,熬煮它们。你不必立刻采取行动,只需用正念之锅装它们,这口锅会把它们煮烂,这样你会更容易消化和理解那些情绪。
然后你需要鼓励自己去觉察。看看你内心的感受和看法是怎么形成的,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不全面。原来很多让你习以为常的反应,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快和矛盾,都是可以通过正念的向内觉察,去避免的。这种练习会使你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你自己,能让你从以前的习惯模式中解放出来。
4 如何练习正念
正式的正念练习就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练习这么随意,它有更严格的规则。
正式正念练习在形式上有最常见的坐禅,除了坐禅以外还有行禅、立禅和卧禅。它们除了在形式上不同之外,在流程上基本相同。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这几种不同形式的禅修,然后我会重点介绍怎样进行坐禅。
坐禅是坐着禅修,而行禅就是在行走中的禅修,立禅是在静止的站立中进行正念,而卧禅就是以躺下的姿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上。不管是坐禅、行禅、立禅还是卧禅,都是在修炼我们的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行禅。在行禅中,练习者只专注于行走本身。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脚步运动上,也可以在行走的同时留意自己的呼吸。在行禅中,你的行走应该是没有目的地的。一般都是在一条小路上来回地行走,或者绕圈走。没有目的地会使你更容易待在此时此地。既然到哪儿都一样,那么又何必非要到达某个地方呢?行禅练习的挑战在于,你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这一步、这一次呼吸中?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立禅。立禅的练习,最佳的学习对象是树。你可以站在一棵树旁,像树一样静静地站着。想象双脚在地下扎根,身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感受自己的呼吸,或者闭上双眼,感受离自己最近的那棵树。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卧禅。在这几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练习卧禅静卧时,你需要让肌肉完全放松,无需作出任何努力来支撑身体。然后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身体上,你可以从头到脚感受自己的身体,同时,伴随着呼吸,向全身的肌肤散发热量。
在练习卧禅时,你还可以系统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进行系统的身体扫描:你按一定的顺序感受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放松这些部位。你可以从头到脚,或者从脚到头,也可以从身体左边到右边。你还可以只是随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某个特定部位,或者也可以只是专注在那些感觉很明显的部位,比如说觉得肚子不太舒服,或者肩膀比较酸痛。
除了以姿势不同来区分,正念还可以借助形象不同来区分,比如内化山的形象来冥想,称为山禅;借助湖的形象就称为湖禅。树、河、云、天空等大自然的一切形象都可以给你的冥想提供帮助。形象本身不是根本,但是它可以深化,更好的作用在你的冥想效果上。
接下来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坐禅的过程和要点。
如果你正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听书,你也可以跟随着我们的音频一起来练习一下。
首先,我们选择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如果你更慎重些,你还可以选择一处你觉得有某种明显“磁力”的地点,你可以尝试一个空间内的好几处位置,找到一个让你觉得自己最舒服,最适合进行正念的地方。
选好地点之后,就坐下。你可以盘腿而坐,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把双脚自然的,平稳的,放到地上。你的坐姿要使你的身体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你完全地认可并接纳接下来的任何时刻浮现的任何事物,这种态度就像一面明镜,你是虚怀若谷的,你是平和的、自然地反映一切。这种态度就蕴含在你选择的就座姿势中。
但也要注意,不要在地点和坐姿上花费太多心思。也许室内或室外某处确实存在某个明显的“磁力地点”,但是只要有了这种态度,无论你坐在哪里、用什么坐姿,你都会万般自在。只有当你的身心合二为一,并且不执着于某种特定模式时,你才是真正坐定了。
坐下之后,你可以手心朝上的放在膝盖上,也可以手心朝下放置。手的不同姿势蕴藏着不同的能量。你可以尝试先是掌心朝下放在膝盖上,感受一下自己体内的能量,然后再翻转,把掌心朝上放,如果你的觉察足够敏感,你一定能感受到体内能量的变化。
手放好后,你可以以呼吸做锚,感受气息的流入和流出。我们一起慢慢地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就这样让自己专注于一吸一呼中,再吸气,呼气。
在呼吸稳定以后,你可以逐渐扩大自己的意识范围,开始有意识地觉察脑海里浮现的思想与感受、冲动、以及内心浮现的一切。此时你要记住,我们是在有意识的,不评判的,专注于当下。当思绪跑到了别处,就要把注意力收回来,回到呼吸上。因为呼吸一直都在当下,回到呼吸上,就是回到当下。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将你的一个个想法,当作公路上繁忙的车流,你注意到车子一辆一辆过去了,但是你并不跟随任何一辆,你站在原地,观察着繁忙的车流,注意到自己有很多想法冒出来。
你要想使自己的正念强大到能清醒地容纳繁杂的意识,而又不迷失其中,不被诱惑,你需要花很长时间练习才能达到。对许多人来说,可能要花好几年、而且要在强大练习动力和大量练习的支持下才能做到。你才开始练习正念,不需要急着让自己达到某种状态,只需要把心放在当下,好好感受当下。才开始练习,你不需要一下子设定太长时间,5分钟一次的练习就可以。
一次完整的正式冥想结束也很关键。很多人一想到结束,正念就会变得涣散。如何处理结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冥想练习中,特别是你没有用音频指导自己练习时,当你觉察到第一个想要停下的念头,以及接下来很多个想要停下的冲动。你就跟随着每一个冲动呼吸一会儿,然后问自己,“谁练习够了?”努力弄清这些冲动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是疲倦、厌烦、痛苦还是不耐烦?或者仅仅是结束的时间到了?无论是什么,不要习惯性地立刻结束,也不要机械地继续练习,要停留在这些冲动中,伴着这些冲动呼吸一会儿或甚至更长时间,使冥想状态的结束就像冥想中的其他时刻一样,时时都在你的意识之内。
如果你感觉自己准备好了结束,就可以再深呼吸几次。然后稍微动动自己的身体,动动指尖,挪挪脚,感受一下椅子,踏实的大地,然后在准备好的时候睁开双眼,结束你的冥想。
5 总结
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评判地专注于当下,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当下,看到当下,那么我们会与自己的心更近些,离我们的幸福更近些。今天我们了解到在正念的学习中,我们清楚了正念的三个要点:有意识的、不评判的、专注于当下的。还知道了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两个因素:执念太深和不相信自己。
清楚了正念练习的要点和阻碍因素,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把正念用起来, 把正念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学习了正念的练习,首先学了以正念的态度生活,我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王子寻找生命之水,成为了国王的故事。然后讲了作者卡巴金的猫碗的故事,同时引出了咱们在生活中练习的要点,就是要慢下来。你认真观察你的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正念的机会,在发怒的时候进行正念,让我们看到事情不一样的角度;在吃饭的时候,以正念的态度进行,只专注于吃饭这件事,好好感受一下饭菜的味道,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当你更多的和自己在一起,有意识的,不评判的,活在当下。你会发现压力没那么大了,焦虑少了,愉悦的感受多了。你会有机会看到自己身上的美好。
最后我们简单了解了行禅、立禅、卧禅是什么,之后我给大家详细讲了坐禅的过程和要点。正念的练习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的进行,就像花园需要长期精心的照料,这样才能鲜花满院,而不是杂草丛生。禅修就是修炼我们的心,让它觉醒。这样不管我们在哪里,这个花园都会永远伴随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