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9
好好如如,宁静其心
都说现代人修行难,到底难在何处?就难在你总是心绪不宁、心烦意乱。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复杂,略说有三个方面:第一、大环境不理想;第二、你自己的事情太多;第三、你自身的福德和调节能力不足。
首先,为什么说大环境不理想?因为现代社会实际上是按照“丛林法则”在运行的,无论其口号多么自由、平等、博爱,多么以民为本,乃至于更加高尚,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呢,基本上都是遵循丛林法则。何为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弱者是强者的食物,竞争非常激烈,最终,资源只被强者占有。
由于全社会普遍遵循丛林法则,不良竞争泛滥,就会导致严重的内卷。当人与人之间普遍在内卷时,善良将会一文不值,利益主宰了社会关系,人们必然会陷入相互之间的信任危机,因而失去心态平衡和心理健康。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面,即使是修行人,也会心绪不宁、心烦意乱,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专注于修行。不要说修行了,连做个好人都非常困难。大家要知道,修行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善良的好人,以善良和善法为基础,以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基础,修行才能够起步。
当你身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大环境里面,修行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你根本无法沉静下来,连静心做事情都办不到,何况是修行呢。
问:既然大环境不理想,那该怎么解决呢?
答: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小环境。具体该怎么做?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因人而异。得闲山人从24岁开始在家修行,28岁出家,29岁受戒,30岁开始在佛学院教书,一直到了40岁以后,才逐渐有了一个相对理想的小环境。
在任何一个地方,你首先需要做贡献,时间久了,随着各方面资历和人缘的积累,便会形成一个你比较自在的相对理想的小环境。
问:在这样比较自在相对理想的小环境里面,就能够修行吗?
答:不一定。当你有了资历以后,环境相对自在了,就很容易懒惰懈怠,除非你有足够的向道之心和自制力,否则难免混日子,虚耗光阴。
其次,你自己的事情不能太多。即使你有能力摆脱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小环境,如果你事情太多的话,仍然会心绪不宁、心烦意乱,同样没办法静下来修行,甚至根本就没空。
问:现代社会大家事情都特别多,似乎都忙不过来,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必须要善于舍弃。如何舍弃?在保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精简人际交往,就算是亲朋好友也不要过多来往,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间也不要发生牵挂和纠缠,为什么?因为人和人的相互牵挂和纠缠对于双方都有极大损害,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健康的人际关系,就是亲朋好友各自专心做自己的事情,需要的时候再联系,没事就不联系,有困难了就相互帮助,平日则无需挂怀。
问:不经常联络感情,关系就会逐渐淡漠吧?
答:如果你是一个修行人,那就无论和谁都应该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平平淡淡交往,该淡漠的就随他淡漠。那些即使不需要刻意维护,也不会离弃你的,才是真正的亲朋好友,他们才值得你珍惜。即使珍惜,也不需要费力,需要费力维护的都不是感情,而是利益关系。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可能你自身的福德资粮不充足,调节能力也不太够。该怎么解决?既然是修行人,从年轻一直到老年,乃至临终,平时都应该注意行善积德,尽量与人为善,随力助人为乐,逐渐培护自己的福德因缘,令其成长。这样的话,你的人生旅程必然是逐步上升的趋势,福、禄、寿不求而自来,修行也会逐渐进步。
关于调节能力,修行人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调心,即调节心理状态,令其趋于平稳、健康。怎样才能做到?第一是读经,在经典的引导下,随文解义,正法入心,则心态自然趋于平稳、健康;第二是坐禅,平日饮食清淡、不贪睡眠,适当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然后抽空多多坐禅,自然能够澄清杂念妄想,身心趋于平稳、健康;第三是参悟本来面目,勤奋参悟,功到自然成,一旦明心见性,则本来面目如实呈现,其中没有任何躁动不安,恒常空朗、智慧、自如。
好好如如,宁静其心,这样的人最幸福。宁静其心是什么意思?就是随时随地让这颗心安宁沉静,归其本然。
修行人呐,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小环境;然后以非凡的自制力督促自己坚持修学,尽量减少杂事干扰;时常培护自己的福德资粮,善于调节身心使其健康,趁着健壮之时好好修学进道,争取早日与道相应,明心见性乃至获证身心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