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了侯梦婷老师微课《什么叫读完一本书》,现在内容整理如下。
一、为什么普遍觉得阅读困难
1.没有时间、没有精力阅读
简单高效方法,注意力转换,将阅读或正在做的事转换下频道。
2.看不懂,记不住
阅读不能创造价值,阅读不是要像读书时那样全部记忆背诵,而在于内化吸收,落实于行动。
3.注意力分散,看不下去
书分四类,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潮流书。
①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书的种类与阅读速度。
②什么都懂一点点,不如开始阶段就专注一类或一个专门领域。
二、怎么阅读
分享几个高效读书方法。
1、通读法
培养思维框架。戒贪心,只求数量是不对的。阅读时,先通过目录导言部分了解全书的中心主旨,而后快速通读,了解并摸清基本信息模块,并逐步在此基础上搭建自己的脉络线索,形成自己一套完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这种方法一般适用逻辑线索强的知识性或启发性书籍。推荐阅读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
2.树读法
也即主题阅读。首先圈定好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收集这个领域能找到的图书、论文或网络文字。顺序是先读名家经典,搭建好脉络,然后对照初步拟好的大纲,根据阅读不断往大纲里填充内容,相同地方跳过,不同地方重新二次思考并补充完善。也就是信息的收集与整合,适用于短时间内高效集中学习某项专业性的知识。
3.图读法
面对内容庞杂书籍时尝试画思维导图方法做读书笔记,从作者简介、摘要、目录着手画思维导图。此方法更形象直观,有助于强化记忆与理解。
读书笔记根据书籍不同也有几种分类,心灵鸡汤类摘录金句或精华;学科体系强的要梳理图文框架;结合现实类图书要找到切入角度进行理解分析。
三、阅读后要输出
读书是输入加输出的过程。阅读有两大输出方式,一种是写作,另外一种是口头语言表达。
口头语言表达不外乎两种方式,一个是内化吸收方式的自我复述,另外一种是与人交流。两种方式说到底其实都离不开一个词“表达”。表达就是一个整合信息能力再造的过程,这种能力也叫“结构思考力”
背诵与复述是读书后自我分享的两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复述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表达一遍,也是一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会发现疏漏甚至遗落下的信息知识盲点。建议大家日常加强复述练习,合上书复述推荐这本书的核心或精华,看看能不能说服自己。推荐阅读蒋方舟《故事的结局已写在开头》。
与人交流方面,当我们读到一本书时,有分享的欲望,如同看到一本好的电影有推荐给大家的冲动。甚至在日常工作总结 中,有人能一言中的,而有的人就是兜兜转转地找不到重点。
告知大家一个入门小技巧——“重要的事情说三点”法。
首先“三”是所有结构中最简单直接、最有效的思考和表达结构,“三点”表述往往让自己和别人感觉思路清晰。如政治答题回答三点,给老师感觉层次逻辑清楚,思路简明高效,同时分点陈述也有助提升自己信心,及时规划陈述方法。
提供一个比较简洁或万能的沟通表达公式——“结论-理由-结论”。
首先结论是“是”,先提出结论,能引发对方倾听兴趣。第二步说“理由”,“我这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说明理由获得别人的理解与信服。第三步是结论,“因此……”最后重复结论,会巩固理由,加深读者或沟通者对你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