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进来的地方

          ——记“梦缘书香”第一次教师读书会

李欧.柯恩的《赞美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每每想起这句话,我就有了追逐的勇气和信心。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富彩,足以长才。”唐敏老师说:“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我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何其幸运!”邹贵蓉老师则用事实告诉我们,被书香浸润出来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是会发光的。

今天的读书会由副组长张妮老师从活动规则开始,他强调保证金只是为了相互促进,彼此监督,学期结束时如果全勤参与,则全额退回保证金,如有迟到、旷会、代签等现象,其保证金将用于购书奖励给其他成员。接着我简述选择《非暴力沟通》一书的目的和意义。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的语言暴力对别人造成的伤害,特别是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有很多无效沟通造成的误解及不良恶果,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他们不懂得和父母沟通,父母也不懂得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非暴力沟通》能搭建起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桥梁,为大家解决很多困惑。父母们第一次做别人的父母,孩子们第一次做父母的儿子、女儿,彼此都没有经验,如果能提前学习一些沟通的技巧,会更有资格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所以共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还可以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然后我朗读了“中文版序”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我反复读过几次,但是这次朗读我又有了新的体会。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我发现,如果我对别人生气,对别人使用语言暴力,其实是在跟自己生气。跟自己较劲是最愚蠢的做法,我更应该先同理自己,原谅自己,接纳自己,和自己和解。放过了自己才会放过别人,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所以我更应该尽心读书,潜心钻研《非暴力沟通》的深层含义。

张妮老师和唐敏老师读“译序”内容,张老师说:“我感觉《非暴力沟通》绝不仅仅是讲一种沟通的具体技巧,它能让我们更加豁达,更能包容这个世界,正如‘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唐老师绘声绘色地用她的亲身经历、具体事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他读《非暴力沟通》部分内容的深刻影响,赢得了老师们的热烈掌声。

最后,我们在共读鲁斯.贝本梅尔的诗——《语言是窗(或者是墙)》中结束。我们收获了友情、知识,我们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抬眼望去,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语言是窗(或者是墙)

你的话像是对我的审判,

我仿佛见弃于人,备受责难,

在离开以前,我想问,

这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我愤然自我辩护前,

在我带着痛楚或恐惧斥责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墙前,

请告诉我,我真的听见你了吗?

语言是窗,或者是墙,

它审判我们,或令我们自由,

当我说话、当我聆听,

请让爱的光芒经由我闪耀。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意义非凡,

如果言语无法传递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认为我想责难你,

如果你感到我不在乎你,

请尝试透过我的语言

聆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鲁斯·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