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高原小城,夜晚的寒风呼啸着,让人天一黑就守着火炉不愿出门。清晨起床刷个牙都冻得直打颤,可是吃完早饭不一会,太阳爬上挺秀的峰峦将温暖的光辉铺撒开来。没能身临其境的人很难想像得到:在接近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数九寒天碧空如洗;山野里独有的草的芬芳、叶的清香弥漫在光影里;欢歌着掠过树梢、飞过屋顶的鸟儿和人们一起欢畅地享受着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恩赐。在这古朴深幽的“阳光之城”里,居住着彝族、苗族、回族、瑶族、汉族等多民族的人民。他们虽然有不同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无一例外地将春节作为本民族最重大的节日来欢庆。古老的习俗在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被这里朴实的乡邻珍惜地保留着。
一到腊月城里城外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着过年的准备。小世禄媳妇一边举着柄上捆上粗竹竿的扫帚扫屋顶的灰尘,一边大声叫小女儿把床单用洗衣粉浸泡起来,小三儿正按妈妈的吩咐整理着隔楼上的大口袋,孩子们在母亲的吆喝声中忙里忙外,像是要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等着来年过上崭新的生活。小世禄看看神龛和大门,想到楹联还没准备好便匆匆向集市走去。原来过年的楹联都是老先生给大家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已不满足千篇一律的写法,而是到市场寻找喜欢的字体和内容了。小城的集市极有特点,做生意的几乎全是回族同胞。男子头上的白色小圆帽和老年妇女头上的白头巾显眼又大方。中年妇女庄重高雅的黑色头巾与未婚女子清新秀丽的绿色头巾映衬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把集市点缀的旭丽多彩。做年画楹联的小贩把摊位装点得极为抢眼,熙熙攘攘购置年货的人群总会不由自主停留下来,有懂一点书法的选楹联要先看字体,然后选出自己满意的敬仰祈福或抒情写景的联句。印刷好的圆润黑亮的古今名师手笔便让他们能满意而归。而写得龙飞凤舞的金墨春贴上诱人的“日进斗金”、“黄金万两”、“抬头见喜”、“五谷丰登”……,金箔挂画上的“马驹驮元宝”、“吉祥福娃”、“金童玉女”……更是吸引着成群的婆婆、媳妇争相购买。小世禄在商家的推荐下选了两幅隶书的楹联 ,一副准备貼在堂屋中的上联:少时但得父母乐、下联:老来自有子孙贤、横批:铭心刻骨;一副准备貼在大门外的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心满意足地唱着:“善根缘自古都城哟,善慈人家人丁兴哟,善债儿女孝父母哟,善良本性传子孙哟……”山歌声随风飘散在回家的路上。
最能感受到“大年”临近的,莫过于村子里一家接一家的“杀猪饭”了。只要听到“哦啰啰、哦啰啰一一”呼唤猪儿的声音,看到提着一尺多长亮闪闪杀猪刀的杀猪师傅,不一会就会传来平时哼哼唱唱、吃饱就睡的大肥猪嗷嗷的嚎叫声。顺着叫声走去用砖块新砌的一个大地灶立马呈现在眼前,灶上一口直径一米五左右的大铁锅里水正沸腾着。几个人正奋力捆住猪脚,然后用力把猪按在杀猪专用的大门板桌上让猪除了嚎叫一点也动弹不了,杀猪师傅看准时机一刀捅进猪的脖子,刀一抽出来猪血便哗哗地流到早准备好的、放在猪头下的装有少量盐水的大木盆里,血流尽后小世禄用木棍在大木盆里搅动着让血与盐水溶合在一起,搅匀后便让刚从深圳打工回来的大儿子帮忙把盆移到旁边让血凝固。刚才按猪的几个人则提着猪尾、猪脚、抬着猪头把猪放到一个非常大的木盆里,随即用大木瓢将大铁锅中的开水浇到猪身上,直到水满了用力让猪在水里左右晃动,待到猪毛软化后又把猪抬到大门板桌上用特制的铁刮刨掉猪毛。用水冲洗干净后在猪脚上割开一个口子,杀猪师傅将一根指头粗细的长铁棒慢慢插进去转动几下抽出来,弯下腰鼓着腮帮子对着口子像吹气球一样把猪吹得鼓胀起来。紧接着用细铁丝将口子顺着猪脚死死绑住,再用拳头粗的木棒从头到尾使劲敲打猪的身子,感觉气在猪体内分布均匀就把猪吊起来,杀猪师傅熟练地破开猪的腹部取出内脏、割下猪头,把猪从脊柱分开后一块一块将猪肉分割成3一5斤的块状。第一头猪刚处理好,杀猪师傅与刚才帮忙的几个人又忙着杀第二头猪了。
院子里的人们有的在翻洗腸子;有的在处理猪脚;有的已在把一大块猪肉写成薄片或肉丁。在村里无论谁家杀猪,也不论猪的大小,村里每一户人家至少会来一个人吃“杀猪饭”,城里的亲戚朋友也会赶来凑热闹。小世禄家今天摆了十几桌,酒席上全是刚杀的猪身上取下的食材与地里新鲜的蔬菜搭配制成。几乎每家的“杀猪饭”都会有凉拌血旺、生爆腰花、红油溜肝尖、加了土豆的红烧肉、葱爆肠头、紫萝卜青菜汤、红豆酸菜……围桌欢聚的人们尽兴地边吃边聊、吆五喝六的猜拳行令,场景如同庆生、婚宴般热闹。正像山歌里唱的:乡里近邻同桌围,老酒甘醇共举杯。咀嚼慢享“杀猪饭”,俗传今日感心扉。乡情友情举箸递,朴实话语记心里。民庆盛世共欢喜,风送福音万家幸。
年前除了要做好各式各样的准备外,到年未的最后两天各家各户都要到祖坟上祭奠先人。在这个保持着土葬习俗的自治县,公墓也享受着国家的特许可以躺在棺木中安葬。人们在对祖先表示感恩和思念时,又寄希望于祖先神灵,祈盼得到祖先的保佑。大年前的坟山下各种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人群聚集在各个坟头,墓碑前摆满各种祭品,点燃香烛后,按长幼排成行的队伍依次下跪磕头。磕完头的便取一寸厚的纸钱放在左手掌上,右手按住顺时针转动几下,厚厚一叠纸钱便均匀散开如盛开的花朵。再三张、三张地放到墓碑旁的小坑内点燃,有人会在离坟墓几步远的地方烧一些纸钱打发无人孝敬的魂灵。纸钱烧完后,围着坟墓周边放好长长的鞭炮,最后离开的把鞭炮点燃。一阵阵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荡在山间,仿佛在告诉另一世界的亲人除夕即将到来了。
在精心的准备中年三十终于到了。家家户户砧板都被剁得噔澄响;孩子们玩耍时放出的噼里啪拉的爆竹声;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大公鸡高亢的绝唱声;人们相互欢欣的谈笑声汇集在一起,奏响了世代传承的欢乐乐章。
连环的鞭炮声中阖家围坐桌旁,一年中最隆重的“年夜饭”开始了。从城里来的知青爷爷被全家恭敬地请到神龛下、面向大门的主座上,与曾经是生产队长德高望重的爷爷坐在一起。晚辈们给老人们敬过酒后,气氛就越来越活跃起来。虽然满桌的山珍海味,但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已看不到饕餮的场景,觥箸交错间大家谈着逸闻趣事。小世禄站起来举起酒杯面对着知青客人感慨地说到:“叔,我要专门敬你这杯酒,感谢你们知青当年教我们识字读书,受你们的影响我再苦再累也没耽误几个娃娃学习。虽然你们都回了城市,但你们把好的生活习惯都留下来了。你还记得刚来时看到我们终年四季不洗澡不洗头吃惊的样子吗?现在你看看我的几个孙子,个个干干净净,身上没有我们以前的臭味了。”“要谢还得先谢你父亲呢,当年把知青接来教会知青生活的是老队长啊”“坐下、坐下别都站着呀。”小世禄媳妇招呼着客人和丈夫。老队长道:“是啊,一晃快五十年了,你还是第一次来过年呢,这几天转来转去觉得变化大不大?”“环境变了,人没变,习惯没变,看到什么都觉得亲切。来来先敬你一个红包,祝贺你四世同堂晚年越过越好!孩子们过来也有你们的压岁钱。”几个孩子一听,不顾爸爸、妈妈的喝斥,嘴里喊着谢谢爷爷,伸出小手接过红包转身就要爸爸妈妈接着发压岁钱。“老祖祖、爸爸妈妈我想告诉你们我明年毕业想回家办个幼儿园”手里捏着父亲刚发的压岁钱的小老幺神情严肃地说道。看到满桌惊鄂的表情又继续说“城里的孩子都是还不会说话走路就开始学习了,培养身心健康有创造力的儿童,是家庭与国家的希望之所寄,希望家里人能支持我。”“想法不错,现在的‘留守’儿童太多了,老人家们只能努力让他们吃饱穿暖,没法帮助他们学习,我投赞成票。”大哥首先赞成老幺的想法。“你是个男的咋样带娃娃呀?”小世禄媳妇不解地问道。“可以的,城里幼儿园都有男老师。我们慢慢商量具体怎么筹建吧。”二姐也鼓励着弟弟。“这是新兴产业办好了很挣钱的。”小四看着弟弟举着大拇指説。满脸慈爱沧桑的老队长手握着红包,看着幸福的一家人,额头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用赞许的声音说到“能想到小娃娃的教育是对的,我拿红包支持!”老祖祖的话引得满屋子人开怀大笑。
年饭吃了快三个小时,眼看十点钟了,小世禄拿了一挂鞭炮和媳妇准备接灶王爷;几个年轻人还在谈论小老幺的想法;小孩子边看电视边数压岁钱。老队长陪着客人拿个小罐在火炉上烤茶喝,年轻人慷慨激昂的说话声传过来,听到他们谈论到“阳光之城”的未来,两个老人不由得相视而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