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聆听了帅帅的巩原宏老师带来的讲座——《共建网络社群,共话共育家校合力》,作为一名当了11年班主任的老师,我收获颇丰,颇为感动。
关于家校共育,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这说明家庭和学校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二者不可分割。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家校共育也走进了“e”时代,信息技术给家长和学校搭起了一座便于沟通的桥梁,使学校和校长能够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家校共育呢?我们学校主要是依托微信群、校讯通、QQ群、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方式进行线上沟通,具体做法有哪些呢:
1、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搭建家校互育平台。
1).在学校微信公众号设立了问卷调查。各老师就家庭教育现状对全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做好归纳分析,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学校开始分布实施家庭教育指导计划。2).分享家庭教育指导书籍和文章。学校从家庭教育官方平台选取一些家庭教育专家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书籍和文章,定期在学校公众号推荐和发布。这些文章很受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甚至还有家长会写读后感,然后发送到“校长信箱”。
2、远程互动,分享资源。
我们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QQ群、微信群,在群里,我们不但分享孩子的日常表现,而且会分享教育资源,达到课后共成长的目的。同时,我们充分开发家长资源,比如,讲解《乡下人家》时,我事前委托李权爸爸前一天晚上发起微信群聊,让孩子们提前认识课文中提到的乡下事物,李爸爸一边视频一边给孩子们分享他的农庄,他的“农村人家”。讲解校本教材《烈士陵园》时,由在烈士陵园当讲解员的欣蕾妈妈来当老师,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大大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这种家长与学校课程互动的方式,既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家长参与家校互育的积极性。
3、电话沟通,便捷高效。
定期给不同的家长打电话沟通孩子在校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学困生、精准扶贫户的小孩。因为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所以我格外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在电话交谈中,尽量多赞美少批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不是一股脑儿的批评、告状。
除了线上家校互育,我们还有线下家校互育,比如:家长进课堂、家长志愿者、家长会等等。这都为我们的家校互育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巩原宏老师今天也说起了***总书记提到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更需要家长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共育,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