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生时代从政治经济学上看到的句子,历经了许多坎坷才明白个中深意。原来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才行,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这就是辩证法。所以无论多么阳春白雪的艺术以及其他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切构想,也无论多么崇高或者伟大,离开了经济基础,就难免轰然倒塌。于是,在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思潮引导下,全民几乎是同时一窝蜂的涌向淘金行列,用智力、体力或者各种关系,努力捞取可以构建足够坚实经济基础的资本,时代浪潮,在无数次的大浪淘沙之后,终于把一批精英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叱咤中国经济领域风云的领军人物,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崛起模式并影响至今。
如今,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富在迅速聚集,膨胀。网络信息技术更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似乎是一夜之间,把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视野之内,迅猛得几乎来不及辨别,三十年前预言的信息爆炸,就这样以猝不及防的态势,把每个人的思维冲击得七零八落……经济基础,似乎算是牢固了,因此而蒸蒸日上的上层建筑,也许一时无法适应这样突如其来的变革,也许是全民族脑洞大开的结果,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异常的亢奋起来,以各种姿彩斑斓的颜色渲染情绪,又以各尽所能的形式刺激神经。而与此同时,传统的、经典的附着了太多文化元素的作品,却只能在四处喧嚣的呐喊声中,偃旗息鼓,蛰伏起来。于是,那句决定上层建筑的老话顷刻间成了悖论,或者,这个所谓的基础真的是泡沫累积出来的,否则,托举起来的上层建筑,不应该如此不堪入目,沦为他人鄙夷的对象。
但事实就是这样,曾几何时,读书就是奢侈的享受,而今,读书却成了呆子之类的代名词,书店由盛而衰,由大而小,渐渐退缩成几排瘦骨嶙峋的木架。那些原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如今说出来,不少青年才俊会瞪大惊诧的眼睛,似在听无字天书。人手一机的通讯工具已经远远跳脱出本来职能,拓展成一具无所不能的高智能生活、工作助手,而我怎么总觉得,这个制作精良、小巧玲珑的助手,在一点点掏空我们的思想甚至灵魂。所以,我看到那些摇头晃脑踏着节拍迷醉在音乐深处的潮人们,总有些悲天悯人的感叹!
而亿万莘莘学子们,却只能埋首在书山题海里,味同嚼蜡地啃噬似乎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要么就是起早贪黑的用不中不西怪异的发音背诵外语单词,目标——提高分数;最终目的——进入大学门槛;终极愿望——改变命运……
天哪—— 我无法领悟这是一种轮回还是宿命。
再后来,随着剧本的推演,又有无数农家子弟再看不到读书带来的希望、寥寥认识几个汉字之后,毅然选择了早早辍学,随着打工洪流涌入各大都市,社会财富的积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有了可以静享阳春白雪的资格,相反,这些反复再生的文化盲流,正弓着脊背,努力为未来的衣食住行奔波。而背井离乡的身后,无数个空巢,在一个个布满沧桑的眼神抚摸下,益显荒凉。他们义无反顾地挽起留守儿童孱弱的臂弯,用本就贫瘠的思想营养去抚育这一个个国之未来。
经济基础,在没有决定上层建筑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财运,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祈愿,大脑细胞绝大部分死亡原因,好像都跟挖空心思的淘金有关。一切似乎,都被金钱统治了。是的,统治——
于是乐此不彼,就算被它折磨得痛不欲生也毫不停歇,执着,弥漫在都市、小城和乡村,凝结成挥之不去的霾,把所有的日子,都贴上“人为财死”的印记,一切似乎都无法脱离金钱的勾连,而那些来自过去、渐行渐远的经典,只能低吟浅唱在远山幽谷,飘渺成一曲若有若无的歌谣,将陈年旧事,说给一些独行在苦旅上的游子们!
经济基础之上,我看到明月在云遮雾罩中,黯然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