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完老母亲王秀珍的后事,几个子女坐在一起播放老人生前留下的视频医嘱,播放完毕,其中有一条明确表示:“办完后事剩余的钱,我的几个子女平分、”
当时小儿子还没有公布怎样的分配方案的时候,大儿媳妇淑芬立马抢先亮明观点:“还有我一份呢!”
一屋子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二儿媳美云打破了沉默和尴尬:“人家妈留给她的儿女的,和我们媳妇有何相干?”
有二嫂帮助维持公平,小儿子顿顿随机接上话茬:“我哥哥走了,代位继承也是他儿子的权力。”当时就否定了淑芬的想法。
淑芬嘴巴张了又张,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肉眼可见的,如果她再多说什么,小儿媳方敏一定会把她怼得找不到北!
01
王秀珍和老伴都是从内地支边过来的军垦一代,夫妻两个共养育了四个子女。
大儿子工作之后和初中同学结婚,双方父母又是老乡,小夫妻还是同学,婚后生活甜甜蜜蜜。
可是意外来得太突然,婚后刚刚一年,媳妇就被检查出患了白血病,尽管住院医治,几个月后还是撒手人寰,肚子里几个月的宝宝也陪着妈妈走了。
逝者已世,活着的人还要生活,两年之后,经人介绍大儿子又迎娶了现在的媳妇淑芬。
公婆、小叔子和小姑子对淑芬的到来,倍加珍惜。公婆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特意和同事换了房子,和大儿子大儿媳当了邻居,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淑芬的儿子出生后,备受家里人的疼爱,吃穿用度都是公婆负担,淑芬十分享受这种少奶奶的生活,悠闲自得。
人没有满足的时候,一大家人呵护着淑芬,他依然不满足,动不动就用离婚威胁。
王秀珍和老伴思量着,毕竟大儿子已经是二婚,现在又有了孙子,怎么着也要把日子过下去。每每淑芬闹腾的时候,老两口就给点好处——要么出钱,要么给房子里添一件新家具。
大儿子刚结婚的时候,公婆就给他们提前声明:“我们扶持你们小家庭两年,以后你们独立生活就好。”
两年过去了,淑芬却不愿意分家:“老二结婚的时候我们再分家。”
二儿子工作之后又外出带薪进修,婚事比同龄人晚了一些。
房子是单位分的,王秀珍和老伴该准备的一样不少,家具就是当时流行的一套组合柜而已。
这下淑芬不干了:“我结婚的时候只有大衣柜、高低柜……凭什么给老二家组合柜?”还扬言要把大衣柜砸烂,哎,无语!
拜托,86年结婚和92年结婚,能是一个档次吗?
为避免家庭矛盾激化,二儿媳美云主动提出:“角柜和梳妆台不要买了,以后需要什么我们自己购买。”
毕竟是儿子结婚,儿媳妇懂事,王淑珍私下给美云双倍的资金,让她自己购买。
美云不争,是她大度 ,不希望老公和公婆为难,但是人家不傻。
美云婚后没有多久,随老公调到了基层单位工作,刚好单位有招工的机会,美云不计前嫌,疏通关系给淑芬办理了职工身份。
但是淑芬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她已经习惯了不上班的生活,但是她再也没有闹腾过离婚——她明白离婚的后果,职工身份不保。
无奈之下,美云想办法把淑芬的工龄挂靠在单位里,淑芬只承担养老金个人必须承担的一部分,这种模式维持16年,淑芬退休,有一份尚可糊口的工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
02
尽管淑芬自己没有挣钱的能力,这不耽误她嫌弃老公窝囊,总是抱怨自己家的生活不如其他兄弟,这能怪谁呢?
美云和老公在基层工作,环境不太好,离城里远,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搞点副业,养殖羊和鸡,解决肉食和蛋的供给;小儿媳方敏是一名高中老师,老公出差的时候,只能提前把儿子交给门卫,度过小学和高中半个小时的时差,特别是看学生上晚自习的时候,只能把儿子锁在家里。
别的妯娌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着、忙碌着,和老公共同支撑着小家庭,生活水平能在一个水平面上吗?
一个人的收入养家自然捉襟见肘,淑芬的儿子上大学的时候,生活费中间偏下,平时奶奶、叔叔们给个生日红包或者压岁钱之类,本来想让孩子自由支配的,可是淑芬都不分青红皂白给安排到生活费里面。
手头紧张,儿子自然不敢社交,寒暑假放假的那个月,生活费都是按照天计算的。小伙子没有办法,只能快速回家。
大三暑假,淑芬的儿子留在学校打工,挣点零用钱在实习的时候宽裕一点。
儿子刚到实习单位,淑芬这边传来不好 的消息:老公血压升高导致脑梗!
当时淑芬为了节约钱,没有给老公系统治疗,留下了后遗症,不得已办理了退休手续,自然收入骤减。
这让在外地实习的儿子很无语,也很无助,能有什么办法呢?显而易见地,以后的路只能靠自己了!
淑芬儿子毕业后,投简历,找工作,折腾几个月终于把自己安定下来,无论是淑芬还是儿子都长长松了一口气。儿子明白,自己身后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能靠自己,工作后,依然很节俭,只能自己存钱给自己购买婚房。
随着房改的推进,经济适用房兴起。
淑芬拿出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套小两居,可是装修有了缺口,怎么办?只能把手伸向儿子!
“儿呀,先把你的积蓄借给家里装房子吧,等以后老房子拆迁以后再还给你。”淑芬说得情真意切,儿子还能说什么。
谈了一年的对象,原指望两个人共同首付房子,看到积蓄被他母亲拿走,心生悲凉:“但凡负责任的父母,都会给子女铺路,像他的父母不给子女一点物质基础,就把他推入残酷的现实中,这还不算,还要刮走儿子的血汗钱,以后肯定是个无底洞,想想都后怕。”理智的女孩子彻底抽身远去了。
备受打击的儿子,心灰意冷,再也没有了谈对象的心愿和激情。
儿子的积蓄,本来能把房子简装起来,可是淑芬不满足简装,又在婆婆面前演起了苦情戏:“你看,我们的房子装修这个样子,没钱了,怎么办?”哭得期期艾艾。
王秀珍老人的意愿是:如果房子装修好,大儿子也可以住得舒服一点,于是果断把仅存的养老金拿了出来。
03
让王秀珍和儿女们没有想到的是:新房装修好,淑芬一个人住进了新房,丝毫没有让老公住进去的意思,而且她还每天舔着脸到王秀珍的老房子里吃饭。
淑芬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自己住新房,把生病的老公丢给80岁的老婆婆!
王秀珍的二儿子和小儿子看出苗头之后,二儿子出资在同一小区给老人购买了一套养老房,快速装修完毕。
老人搬进新居后就对淑芬讲:“我岁数大了,暂时由女儿照顾我的生活起居,以后二儿子和小儿子再过来帮忙,你们两个独立生活吧!”
老公回来住,岂不是要天天给他做饭洗衣?结婚30年都在享受生活,让她照顾人可能吗?
“我要出去到超市打工,还是让他在你那里吧!”淑芬成功地把自己老公又推给了婆婆。
从此,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女儿,不但要照顾王秀珍这个老妈妈,还要照顾大哥的生活。毕竟是自己的哥哥,照顾就照顾吧!
从此,淑芳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睡觉自然醒,打个小麻将,一晃自己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毕竟岁数大了,王秀珍老人骨质疏松导致髋骨骨裂,不得已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二儿子、小儿子和女儿轮番在医院照顾。
尽管这样,淑芬都没有把老公接回家里,只是每天到婆婆房子里给他做两顿饭而已。
王秀珍老人在医院20天,刀口愈合之后回家还要做必要的康复训练,女儿帮着照顾老人,顾不上照顾大哥。
王秀珍便向小儿子提出她这方面的困惑:“我在康复,没有精力照顾你哥哥了,我给你嫂子打个电话,你把你大哥送回去吧,要不然他不会自己回家的。”
把大儿子送走之后,王秀珍的日子清净许多,女儿只照顾她一个人,也轻松了许多。
让一家人没有想到的是:春节之前一家人结队去看望大哥,大哥的惨状让人目瞪口呆,门牙脱落,头发特长,身上还有伤痕……
王秀珍的女儿看到大哥的惨状,“哇”地一声跑开了,美云不明就里赶忙跟上出去了:“怎么回事?”
“我管大哥的时候,好好的,才多长时间就成了这样样子……”妹妹心疼哥哥,才这么伤心。
王秀珍的小儿子不能骂嫂子,只能含沙射影说侄子:“怎么这样?你要遭报应的。”不到万不得已好脾气的小儿子不会这么说话的。
其实淑芬的儿子也很无语:“我也没有想到是这个样子。”有口难言,有苦不能说。
春节过后没有几个月,大儿子就过世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看在侄子的份上也不好说什么。不说不等于不在乎,大家对淑芬的成见越来越深。
常言说:“母子连心!”大儿子过世后,王秀珍心里憔悴,身体越来越差劲,不得已难以自理,从此以后,二儿子、小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王秀珍老人。
无论老人在家生活,还是老人生病住院,淑芬从来没有主动去照顾过老人。
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儿子们把老人送到医院静养,报病危的那一刻,还是把淑芬请过来的。
甚至老人过世在殡仪馆那几天,也是亲戚每天早晨把淑芬接过来,晚上再送回去,仿佛客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