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抗疫日记 年夜饭 东站路【严建设】
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除夕。晴。
今天是西安难得的大好晴天,万里无云,也就是过去所谓的小阳春,一整天阳光灿烂。
今天仍持续新增本土0例。截止今天,陕西已是第10天0增加。自封控以来,今天是第40天。现在进入小区,基本上连刷码也不要了。今天是除夕。今天的日子是告别公历一月,也告别农历牛年。
今年的除夕与往年相比稍早一天。没有大年三十。照例是团聚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大哥定在胡家庙东站路。家人考虑他年事已高,建议订餐距他家近些方便。大嫂照例油炸了麻叶分派,妹妹蒸了枣馍分派。弟弟带了侄子来,平常疏于来往,连微信也没联络。也许我一年之中只能见到孩子一次,没话说,老妻照例给压岁钱。或许有些事将渐行渐远。
今年的年夜饭是大哥定的。菜单如下,脆瓜海蜇头、香炸黄金鱼、红豆山药、炝香油菜苔,桃仁木耳、蓝田饸饹、海参冻肉、酱香牛腱子、清蒸鲈鱼、麻花香辣虾、荷香鸡、粉蒸肉、水晶八宝饭、烩三鲜、白灼时蔬、千叶豆腐、西湖牛肉羹、锅盔夹辣子、酸汤面以及果盘。价格是998元,剩下很多,荷香鸡基本上没人动筷子,打包带走。餐厅里空空荡荡,没人。
东站路是个很适宜居住之地。此前曾是石棉总厂所在地。现在附近有好些大型批发零售市场:蔬菜副食市场、水果市场、粮食市场、海鲜市场、调味品市场、文体市场、五金工具市场等等。抬脚即到。生活异常便利。并衍生出鳞次栉比的餐厅饭馆,一家挨一家,以及各类物美价廉的美食小吃。应该是马路地摊经济最辉煌的地段之一。美中不足的是,驾车出入较难,法国梧桐遮蔽的路上堵车是家常便饭。停车更令人头疼。
在东站路石棉厂家属院门口看到排大队的,弯弯曲曲大概三五十人。近前询问,说是排队买饺子皮的,准备晚上包饺子。嘁,大冷的天还用傻站排队。我擀饺子皮老练得很。也没人请我擀。今天最火的生意可能是卖春联。
现在的年味逐渐淡了。不像过去,就说90年代吧,几乎家家户户走亲访友、聚餐、打麻将、放爆竹、看春晚。每逢阴历年的年底,几乎家家户户都蒸馍蒸包子,开锅油炸,炸带鱼炸丸子炸麻叶。60-80年代,每人每月凭油票供应5两或4两油,食油奇缺炸不起。当年实际上每人每月定量是5两油,被一位姓周的说,我们全国有7亿人民,每人每月节约1两油可以支持亚非拉支持世界革命嘛。于是缩减到4两。当年想吃油泼面,做梦。
困难年代也吃得到海鲜,基本上过年才吃得上。基本上是老四样海鲜:虾皮烧冬瓜、红烧带鱼、凉拌石花菜、凉拌三丝。所谓三丝,是粉丝、鸡蛋丝、海带丝。平常根本吃不到。后来渐渐有了马面鱼,其他的海鲜极少。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时光流转,西安人伙食渐渐好了。每逢年下,母亲总要准备超过30样菜肴,各种自制的蒸碗,凉拌菜。热菜主要是青椒炒肉片、莲花白炒肉片、豆角炒肉片、菜花炒肉片、莲菜炒肉片之类。再就是过去饿怕了,每逢除夕年夜饭时,母亲总要用大号电饭煲蒸一大锅米饭,而米饭几乎没人吃,总是搁锅上熘着,怕家人忽然回来饿着。有时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我劝过无数次,没用。每年照旧。
黄昏时出门遛弯,大街上罕见的宁静和冷清,几乎看不到人,超市纷纷关门打烊,只有个别小小便利店还在寒风中坚守。感觉城市的年味亦渐行渐远,与热闹的农村无法相提并论。比如赶集。前曽遇到去超市采购年货的年轻人,光脚丫穿绒睡衣,手里拎着两条烟、两盒方便面,边走边看手机。很快又遇到一位美女,也是光脚丫穿绒睡衣,手里拿着一瓶果汁、一盒方便面。与前者一样的是,也是边走边看手机。这就算过年啦?
马路两边鳞次栉比首尾相连,密密麻麻停满了车辆,一眼望不到边。有些地方是三四排违停。而部分停车场里面还有些空位。
现在城市人过年,过去的年味渐渐消失,再也没有那种灰白色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息,空气里已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今年街头有卖摔炮的,比较轻微的响声,吓不到人。还有一种类似纸捻子的花炮,我们过去叫做鸭子巴蛋的。幼童也可以拿在手中玩。看到别家幼童飞跑玩耍,不知我家远在苏州的小外孙在干啥。
顺祝大家阖家团圆!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高高兴兴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