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一位朋友聊天,看到她脸上淡淡的忧伤与无法遮掩的疲惫,憔悴,我感觉到她应该是处在一段形同鸡肋的亲密关系中。
果不其然,当朋友与我聊起在亲密关系中的种种不愉快的感受时,当她聊到曾对孩子说:“妈妈要不是为了你们有一个完整的家,早就给你们的爸爸分开了”时,我感受到她深深的无力感。
女人的脸就是一面镜子,能映射出她生活中的种种情绪模式,看到朋友苦哈哈的样子,我想到自己亲密关系中的种种经历。
周梵老师在她的新书《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中提到,所有的亲密关系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蜜月期—权利斗争期—死寂期—伙伴关系期
我与前夫的蜜月期持续的时间很短,二十岁那年,我在父亲的坚决反对与亲戚朋友的困惑不解中,执意嫁给了前夫。
父亲当时对我很失望,曾经扬言要与我断绝父女关系,来阻止我的婚事,可是,那时的我是铁定了心的。
前夫的高大英俊(现在因为脾气不好,性格冲动,刚过四十岁,头发已快全白,曾被儿子同学误认为是他爷爷),天生一副好口才(后来变成让我厌恶的唠叨),对我的细心呵护(现在被我认为是各种控制与束缚)。
前夫的这些优点满足了我对当时亲密伴侣的全部期待,我听不进去父亲的任何意见,看不到他对我们这段关系的担心与忧虑。
父亲一直想不明白,一直品学兼优,有稳定的正式工作,是全村人引以为傲的女儿怎么会嫁给一个没固定工作(在哥哥的诊所打工,实习),初中未毕业(后来学了两年卫校),家庭教育堪忧(母亲没文化,父亲很早去世)的这样一个人呢!
一向睿智的父亲,对我的固执无能为力,在我婚后一两年,还对我们爱答不理的,直到天使般的儿子出生后,父亲才冰释前嫌,原谅我这个让他伤透心的女儿。
后来父亲对我亲密关系的种种担忧,真的都应验了,因为婆婆文化不高,性格不好,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对小儿子(前夫)尤其溺爱,加上公公早早去世,前夫受母亲的性格影响很大。
曾经我对前夫的工作能力深信不疑,以为只要有一副好口才,做什么都可以成功,(其实那时候,是对自己的内向,不爱说话自卑),后来我曾经因为前夫的多次失业与待业在家焦虑不已。
在我亲密关系的权利斗争期,我曾经如此渴望被理解,被呵护,我们有过很多次争吵,我们都渴望对方变成我们彼此期待的样子,希望变成失望,然后再变成绝望。
于是,我们的关系在十三年前就开始慢慢进入死寂期。我们很少再有情感与心灵的交流,我们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每次沟通无果后,被深深伤害的感觉,经常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有时候,下班回去的路上,想到那个家,在外面要踟蹰半天,才进去,如果不是因为儿子,就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再踏进那个家门一步。
在这些年间,我把自己的精力不断的放在学习,给自己充电上,先是带儿子离职进修学习,然后又顺利考上研究生,我与前夫的距离越来越大,我对他的评判越来越多。
而前夫对我的期待丝毫没减,他对我的好学上进有着深深的焦虑,与担心被抛弃的无力感,当我们每次争吵,提出分开时,他便用各种方式,威胁恐吓,各种伤害,谩骂侮辱。
在持续多年的关系死寂期期间,我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读书,学习,孩子身上,我想离开这段僵尸般的关系,尝试过多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当我接触身心灵成长,跟随周梵老师学习后,慢慢拿回了自己的力量感,终于为自己做出了选择——离开这段让我快要窒息的亲密关系。
我很庆幸自己终于有力量突破了亲密关系的死寂期,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找到了一条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