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要让这种过程自然而然地发生,我的注意力就需要在能量—印象流入顶轮(在头的顶端)的时候保持稳定也就是不认同的状态。此时任何的内在活动都是一种认同,那样注意力就会被捕获和消耗。此时的注意力就好像在茂密草丛中躲避猎人的鹿一样,它保持静止,躲在茂密的草丛中一动不动。由于鹿没有暴露它的位置,猎人只好去寻找下一个猎物。
当小我通过思绪、情绪和身体的姿势撒下大网,注意力必须像草丛中的鹿一样,保持姿势安住在身体的感觉上,不去介入,不向前冲也不逃跑。这样小我就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捕获和消耗注意力,于是各种微不足道的“我”升起后消退,却无法影响我。我的注意力不去认同它们,它们就会变得脆弱。它们的自身是没有力量的,必须通过捕获注意力的能量才能行动。
02
出于不认同状态的注意力被某些学校称为“自由的注意力”,这是我内在最深处的渴望。“自由的注意力”没有被污染,不会认同。它有选择的自由,有保持静止的自由。
《诗篇》第46章第10段写道:“你们需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安静下来去了解,否则你就会像狗一样死去。这是我们要做出的选择。
如果我把呼吸带到肚脐,放松身体,不去介入进来的能量—印象,身体就可以行使它的高等功能—成为“能量转化装置”。它可以把进来的能量—印象转化为品质更精微的能量,这样这些能量能够被用来滋养造物主而非小我。
03
比方说别人伤害了我的感情,引发了我的求生本能,即战斗或逃跑,这个简单的练习就是不去试图改变习惯,这是评判的结果;不评判就不会有改变的企图,而只是在内在给与它空间,让求生本能可以有空间来进行自然的、生物的和遗传的预设反应,无论他人因为什么给我造成伤害。
这样就不会有对抗性的努力,于是身体里也就没有不必要的紧张。这时我会通过努力得到客观的注意力,并且对伤害我的人做出理性、平静和善意的反应。这样我的污染就会成为我的盟友,它成为了我“内在的提醒装置”,并且可以立刻帮助我达成内在的目标:有意识的注意力、善意、大方、宽恕、精进。
战或逃的反应提醒我要善良和宽恕,它唤醒我有意识的注意力。所以我不会把它当做敌人,试图改变它或与它对抗,而是把它转化为内在工作的盟友和伙伴。我的内在不在有疯狂的斗争,只有合作、各中心之间的沟通以及这个人类生物机器内在和谐运作—为了爱,也为了他人利益。
这就是无私的爱,客观的爱,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存在。虽然我们平时也会有爱的感觉,但是受到伤害时爱就不在了,然而这种客观的爱的产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投入程度和练习的状况,它是稳定和持续的,不再受制于情绪。
情绪就像茂密草丛中寻鹿的猎人,如果鹿保持静止不动,猎人就只能继续向前。只要不去认同那些不属于本质的东西,猎人就无从下手,痛苦就会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