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华 张鹏 昝家兴 主编
《隋》
隋朝(581——618)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是魏晋南北朝乱世之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隋文帝执法》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许多巩固统治的措施,像改革官制兵制,选用办事干练的官员,严办贪官污吏。经过他的一番整顿改革,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隋文帝还派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他吸取陈后主亡国的教训,比较注意节俭,发现官吏有贪污奢侈的行为,都要严办,连他的儿子也不例外。
皇子秦王杨俊背着他在外面造了华丽的宫室,他发觉后马上免了杨俊的官职,只保留了爵位,并把杨俊禁闭起来。
有个大臣说;“秦王没有什么大错误,不过是多花了点儿钱,造点儿房子,应该宽容他。”
宰相杨素也认为对杨俊的处理太重。隋文帝说;“我是一国之主,不但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只能依刑律办事。照你们这种说法,是不是还要为皇子另外制定一条刑律?”大臣们这才没话说了。
隋文帝又发现太子杨勇生活奢侈,讲究排场。他很不高兴,十分严厉地教训杨勇说;“自古以来,凡是喜欢奢侈的帝王,命运没有能够长得了的。你是太子,要特别注意节俭哪!”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杨坚建立隋王朝后,逐步统一了全国,形势日趋稳定,国家日益富强。当时的隋朝南边还存在着陈朝,东北方向存在着高句丽。当陈朝被杨坚的儿子杨广带领大军消灭之后,高句丽的老国王便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
高句丽老国王一方面依据小国生存法则,遣使入朝称臣纳贡;另一方面,积极扩军备战,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后来高句丽老国王去世,他的儿子继位,成了新国王。杨坚册封他为隋朝王爵,只不过这仅仅是名义上的。
隋炀帝继位后,凭借国力的强盛,决定大举征伐高句丽。
第一次讨伐高句丽,隋炀帝是做了充足准备的。亲率大军一百一十三万浩浩荡荡开赴前线。军队前进到辽水,高句丽军队退居城池坚决抵抗。隋军在渡江时,遭到高句丽兵突袭,几乎全军覆没。隋炀帝不得不退兵,第一次征伐高句丽便以惨败告终。
大业九年(613年)正月,隋炀帝不听劝阻,发动第二次进攻高句丽的战争。杨广吸取上次失利的经验教训,给予了各部队军事指挥官极大的权力,让他们在战场上便宜行事。在辽东城马上就要攻破时,后方传来了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乱的消息。隋炀帝问讯,不得不丢下全部的军械物资从辽东仓促撤军。由于撤退突然,造成全军混乱,高句丽军队尾随截杀,随军打败。第二次进攻高句丽又告失败。
两次的征伐失败并没有使隋炀帝清醒,大业十年(614年)二月,他又命文武百官商议发动第三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取得卑奢城(在今辽宁大连金州区)胜利后,隋炀帝准备继续向平壤进攻。杨广的大军到了鸭绿江边,却看见对岸举起了白旗。高句丽王看到兵祸连年,疲于战争,遂遣使上表投降。杨广下令撤兵,三伐高句丽终告结束。
三伐高句丽满足了隋炀帝好大喜功,扬威异域的欲望,却使隋初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的政策遭到严重破坏,致使隋朝国力大减,由鼎盛走向了衰落。
《李渊太原起兵》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了唐国公。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
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接连打败仗。李渊怕隋炀帝知道这件事后,会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找到李渊劝他起兵反隋。李渊犹豫了很长时间,说;“我想了想你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
李渊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外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带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自称大将军,正式起兵反隋,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任命刘文静为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
起义途中,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做个挂名的皇帝。
第二年(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
《唐》
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盛名远播海外。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之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官有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将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李建成自知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起来,一起排挤李世民。
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李元吉做主帅后,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他指挥。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杀害李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给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 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吧!”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都着急起来,说如果李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李建成跟李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次日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等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
没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前,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些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道;“殿下,别走!”
李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李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箭都拉不开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李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就把李元吉射下马来。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喘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只好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几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魏征直言敢谏》
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中,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南朝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即使想蒙蔽他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真对呀!”此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只要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来台。
太宗非但不记恨魏征,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可爱的地方哩!”
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逝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做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文成公主进吐蕃》
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当时的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问能武的人才。
年轻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来到长安,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过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去吐蕃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
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作为厚礼,到长安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轻国王想跟唐朝交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子中挑选了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给松赞干布。
64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除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树种,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
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扎陵湖)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好发展藏族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逝,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