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我突然开始斟酌“故事”的含义。
于是兴冲冲地上网页搜索“故事定义: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我想,我与简书,应当是后者。
毕竟那是6年前的事了。
2017年,我上了大学,原本以为再也不用熬夜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地写,不用晚上入睡前还在思考着灵感构架第二天晨读便奋笔疾书,不用提前半小时写完卷子然后在草稿纸上描绘一些零碎的小说片段,而是时间充裕,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与我最爱的文字相伴度过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
然而手机和网络冲浪剥夺了我自由思考的能力。
人们常说提笔忘字,应该是从那时开始的。
直到某位学姐发起了一个面向本校学生的征文活动,就在简书。
一个文字创作交流社区?我那时想。当时还去面试了文学社团,学姐知道了我有个文学梦,便百般“怂恿”我参加征文,也算是为简书校园的创作尽一份力。
于是我下载了这个app,像是为装载了各种游戏和社交频道的手机注入了一股清流。接着就二话不说先发了篇自己的同人小说装填自己的资料主页让它看起来不那么空洞,然后就是“医声故事”的征文,当时可是真情实感真实故事,自己读来不可谓不感动不满意。负责管理校园官方简书账号的学姐也二话不说把它收录进了征文专题里。甚至我也忘了怎么的爸妈都兴冲冲地下载注册了简书来给我点赞和赞赏,我哭笑不得,毕竟那时智能手机在并不富裕的家庭里也刚刚普及。
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沉寂。
寥寥无几的阅读量,来自爸妈的鼓励和压迫感,在我脑中交锋。也许是不对口吧,我这样想着,逐渐就将app遗忘在手机一角。尽管那时的文章现在看来确实难登大雅之堂。
可我的文学梦从未被真正放弃。
所以我捡起它来了,就在一个月前。
辗转各大平台都没有让我觉得有合适发散我各种奇奇怪怪创作的地方,我想起了简书。
一晃,已是6年。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词,叫“感动常在”。
这里好像没有那么多爆款分类,流量密码,各种年龄层的人在这里以文字交流交友,我突然感觉到了它的纯粹。
但它好像也变了,有人告诉我,它还能发家致富。
这我倒没研究过,也许美好的文字本就如钻闪闪发光。
我把年少的梦敲在了简书,隔天竟有伯乐相中,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的态度从随便变成了认真仔细,我开始琢磨简书的习性。
门槛低,上限低,包容性高。有位前辈老师这般说。
简直认同得不能再认同了。就像某位编辑评我的文章“你的这种类似于出版社的风格,可是文笔又不是出版社要的;写的剧情吧,和网文短篇差不多,但是模式又不是网文短篇的模式”,这种有想法就动笔写下来的东西也能够被包容被认同,我非常满意。
我开始一遍遍地刷新我的主页和消息,查看首页的推荐,学习别人的经验,每天起床睁眼第一件事,居然是打开简书。
不可思议,我总这么说。
我看到2017年关注的简书校园也已沉寂,至2018年便不再更新,学姐呢,还在坚持吗?
我看到曾经聊过天的小伙伴也已许久未活跃被系统刷新了头像。
我看到“其他提醒”的内容里,官方一年又一年地“感谢你的陪伴”。
我看到过去收藏过的文章,现在重读依然能打动我的心。
我看到……
我想,过去固然值得怀念,但简书,需要新的东西,需要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能量。
所以它也在成长,在更新,在紧跟时代。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我与简书,会长存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笔下。
我想,创作你的创作,我与它,都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