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经常有想做业务创新的同事,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营销工具,面对操作复杂,流程复杂的营销后台,又望而却步。但同时,又有很多产品团队的营销工具却推广不开。供需不对口,那问题在哪呢?
正好我做了很多营销工具赋能各业务线的工作,故对此会有一些理解,梳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 如何把营销工具渗透到各业务线呢?
首先确定目标是营销工具内部的用户增长,我们套用用户增长的AARRR模型并变形一下,即为KUBR模型:
第一步:Know(知道)
为了让很多人知道工具,我们需采用各种手段去宣传,发邮件、蹭会宣讲、专门培训会等,大范围铺开之后,发现鲜有人用。
那业务为什么不使用呢?
首先,对于运营来说学习系统需要时间,一个PPT短一点还能看完,但一旦有个十几二十页及以上,就不会花太长时间去学习了,因为大家都忙!
其次,看懂了这是个什么还需要实操吧,没有bug还好,花点时间就能顺利上线,要有bug,还要加群问,问了还得等反馈,反馈回来了就已经关了网页了,也没有打开的下一步动力。
最后,我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做了这个营销动作,却有可能因为把握不好玩法策略导致业绩下降啊。
综上,与其吃亏不讨好,还不如不吃亏。
第二步:USE(使用)
基于这些顾虑,我们需要在“知道”->“使用”这一步提升转化率:
落地流程高效:很多营销工具都是卡在复杂的流程和前置操作上的,而在产品开发阶段,应充分考虑到真实业务场景的审批流程,可与一业务方深度合作,合作期间提供高效“客服服务”,及时反馈,高效跑通闭环;
沉淀数据案例:在研发阶段帮助深度合作方提升产出,提升后的案例放置到所有宣传材料中;
第三步:Benefit(受益)
在“使用”->“受益”阶段,需要产品层面在大多数参数上给出策略模板,减少运营者自己调试空间,调试空间越大,出效果的周期越长,中途放弃工具的可能性越大,故策略模板是一个快速让工具出成绩的好方法。受益后的用户会有极大地热情去再次尝试,并调整成更贴合业务的策略以获取更高产出。
第四步:Recommend(推荐)
在“受益”->“推荐”阶段,是产品推广阶段中最NB的阶段,谈到这里,我们便需要先了解一下工具落地的决策场景:
场景一:创新型员工
刚收到封邮件介绍了一个能做促销的工具,这个挺有意思,我联系下产品试试看能不能帮助我提升指标;
老板这个季度拍了一下业务目标,现在增长有压力啊,找其他部门的同事打听打听怎么搞的,一打听发现原来他们在玩某工具,我也要玩;
场景二:创新型老板
你看这个东西挺好的,我们也搞一个,多试一试新花样;
现在增长速度有点慢,听说其他部门在玩某工具,去学习学习吧;
场景三:战略型老板
现在整个市场环境下,××会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们需要提前布局,这个整个部门支持一下吧,我们要争取在年底达到80%渗透率;
在此三类场景中, 最核心的还是第一、二种场景,这些场景中被动/主动推荐的占比很大,第一种场景适合在工具开发期与业务方建立深度合作,并复盘成案例便于宣讲,生成策略模板便于业务方快速落地。第二种场景的是产品成熟的标志,会在业务里形成口碑,进行自传播。
二、自传播是所有营销工具应追求的状态,那如何做到自传播呢?
自传播的前提是有核心价值点:即同时满足前端用户爱用,后端生意提升。
做到用户爱用容易,同时做到生意提升很难。这需要深刻了解业务并不断的挖掘核心业务场景来迭代产品。
所以第一点:产品有价值
以助力砍价为例:
当助力砍价的使用主体是采销/商家时,他们的诉求是希望能通过助力砍价获取更多商详流量,放弃部分利润以达到薄利多销。所以助力砍价对于采销/商家的核心价值是通过降低每单利润,提升销量以提升总利润。
当使用主体还可能会有活动运营/频道运营时,他们的诉求是在页面上开设助力砍价专区,通过专区打造噱头引流进活动页,并通过裂变获取更多社交流量,进而带来更大的销量。所以该工具对于营销的核心价值是增加点击转化率/引流,以提升总体销量。
所以产品在设计之初要想好使用主体及场景,如果你无法在一开始就明确这些业务场景就开始开发,那么就需要和某一业务方深度合作了。
第二点:寻找坚实业务合作方
诸如此类的业务场景还有很多,重点是发现这些核心场景是需要与部分创新型员工进行深入沟通/深入合作后探索出来的,所以切实贴近业务才能真正做出业务喜欢使用的工具。
一开始多沟通一些业务方沟通需求,挑选出两到三个确有需求的业务方来深度合作。首先要邮件知悉双方领导保证双方的合作的态度,第二是给合作方特殊待遇,比如拉群给他们充当专属客服、消息及时回复,Bug及时解决与反馈,需求优先排期等,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价值。
当你的业务方和你紧密配合,你设计的产品用户体验也不错,那么你大概率第一个上线就会有一些成绩,把这些成绩复盘出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将是你复制到所有业务线的必杀技!
总结来说,产品研发之初就应该明确推广目标,与业务方深度合作,然后把握用户体验和业务诉求的平衡,双边都愿意用的产品才是好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