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孕主义者。只是没想好怎么做父母
序
这个选题我早在学生时期就想写了,关于育儿,不同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人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大多父母都没想好怎么做父母,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没有做好准备前,我们真不该为一时冲动轻易下笔。
我是个蠢小孩,这话听的耳朵都起茧了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可以用一穷二白形容,当我上了初中,父母已经靠自己买下了临街的店铺,在他们那代人的眼里,这才算是扎下了根。
学校距离我家不过十分钟车程,那时我总蹬着一辆黄色折叠自行车,是充话费的时候送的,事实证明便宜没好货,小黄车只用了一年多就报废了。
在旁人眼里,我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从不忤逆父母的想法,放学之后规规矩矩地把作业写完,也从未向他们提过什么要求,唯一的缺点是,我的学习不好。
在学校的科目里,我最喜欢的是语文和历史,理科就差得多了,物理总是在班里吊车尾。
我父亲是个很聪明的人,但脾气很不好还很固执,考上高中因为家里没钱早早辍学,这也成了我们父子关系破裂的第一道导火索-我这么聪明的人怎么生出这么蠢的小孩。
温情和暴力共存的孩童时代
那是一年冬天,我拿着并不好看的成绩单,沿着冰冻的马路往回走,我像心里有鬼似的,走了几步就停下来,就这样磨蹭着到了天黑我才回家。
父亲喝着酒,看到我的成绩单顿时来了火,劈头盖脸的骂了我一顿,之后便悠哉地出去打麻将,还嘱咐我母亲不要送饭给我吃。
我无助地蹲在靠门的墙角,直到晚餐的桌子收拾干净了,我还空着肚子蹲在那里,冷风吹的我瑟瑟发抖,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孤独。
外婆说总有几个童年的画面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等到了快死的时候,脑子里会像放映机一样从头播放,我想那夜门外漫天的飞雪也烙在我的脑子里了。
我的母亲是个懦弱善良的人,那个年代的女人没有经受太多教育,所以她总是依附于我父亲,不敢正面挑战他的权威,但我很感激她,没有她我实在熬不过那些孤独的日子,那些生疮流脓的窟窿都是她一针一线帮我缝上的。
我是个怎样的人呢?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另一面镜子,我想这话说的不假,甚至很有道理。
我的性格便是父母的缝合,大多时候很固执,即便心软嘴上还是不肯多让半步,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怀有坚定不移的态度,有些时候则和我母亲一样,可以十分敏锐的捕捉到他人情绪的波动,共情能力很强容易产生共鸣。
这种分割的性格当然令我感到很痛苦,在我人格尚未发育健全的那些瞬间,我总觉得自己是个怪兽,但在成年后我却惊奇的发现,原来大家都是怪兽,我开始接纳自己的内核,尝试着去感受不完美的自己。
我当然见过那些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孩子,他们像一株含苞待放的花蕊,在雨水到来前的夜晚,枯萎凋零埋入土里。
我想,父母该是为花盆浇水修枝的人,而不是施加肥料的人,我们不该被决定着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也说不清楚。
野花,野草,野孩子
我们这代人已经对育儿有了清晰的概念,身边朋友在怀孕初期便买一堆育儿书籍学习,但据我观察收效甚微。
中国式家庭中,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社会属性的附庸,不信你观察一下,如果有亲戚到你家来,一定是看着你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在他们眼里,孩子只是这个家庭的附庸,而不是把他当作个体生命去尊重的,再说难听点,孩子不过是我们延续生命的工具,以前的人还未意识到要去驯养自己的工具,只是把生孩子当作完成一件人生大事。
我们当然不是不孕主义者,只是在反思作为造物主的存在,有哪些令人诟病的地方。
想象一下,你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会成为孩子复刻的对象,这是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一个野孩子在照镜子,我们有权去决定他们生命的态势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和批判我们是垮掉一代的上位者又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