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听过几个版本的,它是一本强人哲学,通过禅师和青年对话体的形式,来讲述为什么人际交往中会有烦恼,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真正的自由。
#1 区分原因论和目的论
原因论:对于一件事情有这样的结果或者状态,找一个原因,它背后的价值是做事给自己找借口,认为是由外部的因素造成的,而不去面对真正的目的,它是被动的,不得不的。
举例:我最近没有怎么运动,加上饮食不注意,体重上涨了一些,原因论就是我把又长胖了这件事情的结果归于因为我没有运动,没有管住自己,导致自己这样的。
目的论:对于一件事情有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外部的原因,不是跟过去的经历有关,而是因为就想怎样,不想怎样。它是主动的刻意选择的。
举例:我最近没有怎么运动,加上饮食不注意,体重上涨了一些,不是因为我没有运动,没有管住自己,而是因为我就不想运动,不想管住自己,不想让自己瘦下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这样可以看出来,人们为什么喜欢给自己找原因找借口?因为这很简单,而目的论就要难了,因为你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去付出大量的行动和努力。而原因论很简单,给自己找借口,原因,什么都不去做就行了。
海灵格说过一句话:受苦比解决问题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简单。
仔细品一下,受苦比解决问题容易,承受痛苦我什么都不用干就行,而解决问题是很难的,同样,享受幸福是要付出很多辛苦才得来的,而承受不幸要比享受幸福简单的多。
对于我们来说,要想改变现状,改变结果,获得幸福就要鼓足勇气,勇气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被讨厌的勇气,在接下来的课题分离中也会谈到这一点。
#2 要有自卑感,而不是自卑情结
自卑感:面对比自己强的人,产生自卑感,这是正常的,赞美和肯定别人,同时告诉自己也会努力,它是让人越来越优秀的一种动力。
自卑情结:就是原因论,把他人成功,做的好的原因归结为借口,给自己找借口。
我们要有自卑感,而不是自卑情节。它会让人倾向给自己找借口,变为恶性循环。
要警惕自卑情结,把优秀寄托于外物,容易导致优越情节。
我的启发:
有自卑感是很正常的,虽然是压力,也是激发我们超越的动力。
真正的自信不依托于外物,外物获得的都不足以维持长久的自信。
但还是有的人真的太优秀了,还是超越不了怎么办?用课题分离做好自己,不论上天交给你什么牌,想办法把自己的人生课题足够打好。
#3 学会课题分离,少些人际烦恼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课题,有自己要修炼的课题,不要过分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随意干涉自己的课题,要有界限感。
如何区分是自己的课题还是别人的课题?那就是带来的责任谁承担?那就是谁的课题。
简单来说,就是明白是谁的课题,不越界,不干涉,不评判,做好自己。
但是人际交往又是复杂的,我明白了谁的课题,谁负责谁承担,我还是不开心,为了让别人评价好而去迎合,就会永远不会自由,不会开心。
记得,怎么评价我们是别人的事,别人的课题,我们管不着,我们是不是只要做好自己的课题,遵循自己的规律就够了呢?
同样,有人喜欢我们,也会有人不喜欢你,没有必要去可以迎合,你也无法做到人人都喜欢。
我的启发: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界限里做好自己的课题。对于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同时是别人的责任不要越界。
那课题分离说的把自己和他人分的那么清,那我还能快乐起来吗?这是一个让你有时候少一些人际烦恼的秘籍,为什么有时候人际交往会让人烦恼,就是没有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课题,你以为的为他好,你替他决定事情,你想让他按照你想要的样子去做.......超越了界限,自己心累,别人不理解。
课题分离不是自私,不是放任,人和人之间除了课题分离划清界限,也还有温情的情感。
对于我们最爱的家人,好友,当然也不能因为课题分离而疏远。
#4 寻找共同体感觉
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什么是共同体? 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自己有自己的位置,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公司,在学校,在家庭,去寻找这种共同体感觉,即我是这里的一部分,我有自己的位置,同时积极参与到共同体,我能为别人带来什么,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往上找一个更大的共同体,也会释怀。
被讨厌的勇气非常经典,启发我要想真正改变自己,就不要找原因论,直面目的论,原因论只会让自己原地踏步,陷入恶性循环,目的论虽然难以接受,明白背后是因为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也不敢直面,鼓励自己多一些直面结果的勇气,不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从头口上多说“我试试”。
要想自由,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