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星期天,孩子放假,我也放假,最开心的事就是周末在家,陪孩子一起玩。 “妈妈,我明天约同学一起玩去!”晚上孩子告诉我。
“都有谁?”我假装平静的问,其实脑子里飞速运转着。在想我阻止她去玩,孩子会不会不开心,以后会不会没有朋友。又一想,孩子虽然12岁,可还没有单独跟朋友出去玩过。我该怎么说,才能跟着去,还不被嫌弃呢?
“宝,明天你们去哪玩?”继续假装询问,不管她们去哪,我都打定主意跟着。
“同学说,蹦床好玩,我们想去。”孩子回答。
“我明天也休息,你不在家,我也没意思啊,要不也带我去吧?”一定要答应啊,不然我还得悄悄跟着。
“好啊!”天真的小朋友说。
第二天一早,孩子主动起床,叫醒我,“妈妈,快点,晚了同学就走了。”孩子急切的说。
我急忙起床洗漱,整理好,连饭都没吃上。随手拿来面包和牛奶拉着孩子往外赶。
下楼后我们打车到了集合地点。“完了,咱们来晚了,人都走了。”孩子有些沮丧。
“不会的,也许是还没到呢!”我安慰着“咱们给她打给问问吧。”
孩子拨通电话,通话后才知道同学正往这里赶。
孩子又高兴起来,就这样我们三人一起去玩,实际上玩蹦床的也只是她们两个。更准确的说是我等她们玩了一天。其实,我觉得自己该放手,让孩子有适当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各种担心,最终我还是没有放手。道理也懂,就是被自己的各种假设打败。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没有谁是谁的老师;没有谁一定要听谁的;没有谁是一定对的。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孩子真正学到的,只是家长身上的“本领”。如果把孩子比作复印件,那原件是不是要更精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