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海必去的塔尔寺在距离西宁二十多公里的湟中县,是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为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造,因为先有塔后有寺得名,好几世的达赖和班禅都曾经在这里进行过重要的宗教活动。作为国家5A级景区,那里成天都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过分的热闹就很难体会到宗教的庄严,倒是作为塔尔寺“三绝”之一的酥油花作品留给我深刻的印象。据说文成公主带到西藏一尊佛像,西藏寒冷的冬季,没有鲜花供奉,僧侣们就用酥油捏成花朵,供奉在佛像前。这项技艺传到塔尔寺被发扬光大,那里每年都会出大幅的油雕作品,技艺越来越高超。只是酥油遇热就会变软融化,僧侣们为了降低手上的温度,不停的将手泡在冰水里,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些精美的作品。也因为这个故事,再看这些作品就更打动人。
更有趣的是,塔尔寺在西宁市还管理者另一个寺院---金塔寺,明代所建,用现在的话说,算是塔尔寺住西宁办事处,过去塔尔寺的僧人到西宁公干就在金塔寺落脚。由此也可看出塔尔寺的级别和地位。
去小众而安静的阿柔大寺是在清晨,算是寺院的第一批客人,空旷的寺院不很大,却干净清幽,只隐隐传来寺僧们诵念经文的声音,佛堂外,一位藏族大妈正拿着念珠念着佛号,在转佛堂,每转一圈拿块小石子记一个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在大经堂后面的路上,还有一位五体投地磕着长头前行的藏民,虔诚而执着。周围除了这座寺院没有民居,也没有其他建筑,独立于高山之上,蓝天之下,清晨的阳光照在金色的大经堂顶上,耀眼醒目,在天地之间,别有一份肃穆庄严。围绕着整个寺院四面是或木制或金属的转经筒,都安在廊下或专门的房间里,虽有明显磨损的痕迹,却修整的干净完好,我们也在导游的建议下,认真地转了一圈。这样的地方和氛围,让人不知不觉地相信宗教信仰的神秘力量。
离开阿柔大寺的时候,遇到显宗学院的小僧侣们正从僧房里抱出被子来晒,不远处的篮球场上也出现几个僧侣在打篮球,看到这个场景,才把我们从宗教的氛围里拉出来,回到现实。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路过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悠扬的歌声在车里回荡,导游一边开车一边说:“青海特别有名的艺术家少,不过很多有名的艺术家,都和青海有不解之缘,到了青海就能创作出特别优秀的作品,这首歌就是在青海创作出来的。”
在青海海晏县的一个姑娘,曾经用皮鞭轻轻抽打在王洛宾的身上,让这位“西部歌王”在分开后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代表他最高创作成就的歌曲。悠扬的歌声流传的够远,已经流传到海外,也一定可以流传的很久,因为这首歌曲谱已经刻在王洛宾的墓碑上,不得不承认是这方水土给了他创作这首歌的灵感和久远的生命力。
另一位同样蜚声全国的歌者刀郎,也曾在来青海采风时,根据两个环保志愿者发生在可可西里的凄美爱情故事,创作了极具特色的《西海情歌》,在刀郎苍凉,沙哑,满是故事的嗓音诠释下,很快传唱开来,至今仍然是KTV点唱金曲。
知道德林哈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诗人海子和他的那首《今夜我在德林哈》。这首诗基本上可以算是德林哈的名片。在这个荒漠尽头的草原上,四周空空,就是能激发起诗人的情感,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不知道是诗人的感情正好爆发在这空空的草原,还是这荒漠草原与诗人的感情契合了,激发了他的灵感,总之优秀的作品就在这里诞生了。甚至几十年后,刀郎来到德林哈还专门为这首诗创作了一首歌曲《德林哈一夜》,来致敬诗人及其作品。
听着导游娓娓道来,我有点沉浸其中,这个偏远荒凉的地方好像真的有神奇的力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看到那么多人力无法左右的事情,确实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所有的蝇营狗苟名利计较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在去除这些附属的东西之后,人与人之间更加容易赤诚相见,而真诚可能就是一个伟大艺术作品的重要要素吧。
青海之行就这样结束了。在这篇不像游记的游记里,只记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作为旅游攻略看肯定是不合格的,不过感受体会却都是真实,有参考价值的。我可以说我比以前更多了解了青海,也看到了青海一部分的美,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