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5 周五 多云高温
下午5点,女儿跟教练练习篮球,我和儿子练了近两个小时的乒乓球,好久没有打乒乓球了,回想起自己学球练球的经历。
其实打乒乓球一直没有经过专业老师指导,都是自己摸索着,以丰富生活,玩乐,健身为主要目的,开始练球之旅。上师范时开始接触乒乓球,记得那时我们班主任就是一位乒乓球爱好者,常见他练习,学校也组织了一次比赛,自己因为没有基础,没敢参加,不过从那时起,知道了这是一项非常不错的运动方式,被称为国球,逐渐开始喜欢对打的感觉。
后来,毕业工作之后很少练习,儿子小学时,儿子报名兴趣班,跟教练学了两年,我常常作为陪练。不知什么原因,儿子没有坚持下来,但略知一二,我们成了不错的合作伙伴。
下午两个小时的练习,热得我浑身是汗,前额头发都湿得的一绺绺的,汗水出透的感觉。不过,越打越喜欢,更深体会到它是一门技术性特强的体育运动。
回来后,搜索练球技巧分享出来。
第一,学会用脚找球,即手不动脚先动,最有效的办法:对手球拍触球瞬间自己做好预判,这个时候切记要强迫“手不动”,先动脚,等到脚尖刚落地时动手。
第二、要瞬间击球
轻松引拍,“加速”挥拍。
动作不宜过大,那么引拍动作其实是个很放松的动作,这个时候千万别用死力、蛮力哟。而迎球挥拍的过程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从而保证“击球瞬间”的力量和速度是最大的。
“攻球”要有“砸”的感觉,“拉球”要有“抖手腕”的动作。
先说“攻球”,你得使出浑身吃奶的力气往对方台面“砸”,得有恨不能一拍下去立马把球“砸”破的感觉和气势,这倒不是说你的动作大就能做到这一点,而是“击球瞬间”要保证你全身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传递到球体上充分发挥手腕、手指的作用。
为了保证触球瞬间的“鞭打效应”,除了前面说的“挥拍轨迹是个加速过程”之外,还应保证触球瞬间球拍突然停止,就像时速180码的汽车突然踩刹车一样(这一 点和甩鞭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个时候的“力量传递”是最大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然对手腕和手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有句话“用手指打球的是研究生” 吗!正手击球时是拇指发力,食指辅助;反手推挡时是食指发力,拇指辅助。
再说“拉球”,不都说“打磨结合”或是“先打后磨”嘛,“打”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为了“吃”住球,但是如果你只是“吃”住球然后“打”出去,就缺少了“旋转”的威力,而且弧线不好,容错性差,自然失误也多。所以,要想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就必须要“摩”!怎么“摩”,实际上就是在“击球瞬间”要“抖”手腕,充分利用“手腕”来传递力量,从而制造“强有力”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