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同学们齐读。接着我出示本课要学的三首古诗,请同学们齐读三首诗题。
我出示第一首古诗,我问同学们:“你了解作者吗?”朱靖宇回答:“他是边塞诗人。”潘炫希:“他是七绝圣人。”我补充介绍:“王昌龄是“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我板书边塞诗人,我告诉同学们:“他称为边塞诗人,写得大多数诗都与边塞有关,但是今天学的并不是边塞诗。”
我指名徐媛曦、葛灵菲读诗题,诗的停顿她们都读得不错。我让其他同学思考:“你能讲讲诗题的意思吗?”陶哲回答:“芙蓉楼是地名,辛渐是人名,送是送别的意思。”我赞美:“你回答对了,如果能连起来说一说更好。”我请鲍馨悦再说:“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同学们理解准确了,我出示“送”、“芙蓉楼”、“辛渐”词的意思,指导说清楚题目完整的意思: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我向同学们展示芙蓉楼的图片,介绍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我重点指导词语“芙蓉”,向同学们展示芙蓉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欣赏得很投入,大家观察“芙蓉”的写法: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二
我出示朗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我请没有举手的徐馨语朗读,她读得清晰准确,有感情,同学们自发给她的掌声时间很长。这看上去是一次普通的发言和普通的掌声,但对于徐馨语来说,非同一般,因为她因为班长竞选有点失落,而她建立威信是非常迫切的,掌声之后,我看到她扬起了脸,自信又回到了她的神情里。王奕涵来读,她声音好听,停顿正确,大家也鼓掌了。我请大家齐读一遍。
我播放朗读音频,让同学们仔细听有没有可以学习之处。同学们发现音频里的“楚山孤”读得很有感觉,那声音低沉。他们再次练习后,朗读。
“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了!如果你们理解了诗意,悟到了情感等,那就会读得更加好。”
同学们先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我出示诗的第一、二句,请男生齐读。我问大家:“这两句写的什么内容?”有同学们回答地点、时间。我指导:“这两句诗主要写景,写了哪几种景物?”我带领同学们找出:雨、江、山。
我问同学们:“两行连起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呢?”这讲起来有点难,我先请同学尝试说第一句。潘俊达回答:“在夜里,迷蒙的寒雨下着与江水连成一片。”他漏讲了一些词的意思。我又请朱俊熙和王宸浩说一说,我发现同学们很难理解“连江”的意思。
我圈出重点字词“寒雨”、“连”、“入”。“寒雨”透着指导寒意的雨,我指导“连”的意思,我说:“刚才有同学说到一个词语笼罩就是连的意思,绵绵的寒雨落在江面上就跟整个江面连在一起了,大家能想象出画面了吗?”我顺势说明为什么诗句要写“江”,因为芙蓉楼下临长江,古人一般都是坐船出行,送行的地点在江边。
我圈出“楚山孤”的“孤”,陈恺睿回答:“这是指作者的心像北岸的山一样孤独。”我告诉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寒雨让诗人感受到忧愁。诗人天刚亮就要送别好友,此刻内心诗孤独的,所以看到的山也是孤独的。”我出示完整的意思: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大家完全能够理解。我出示送别图,我问同学们:“结合画面和诗意想一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同学们说诗人此刻是伤感、孤独、不舍的。我指导:“天气的寒冷让人感到寒意和伤感,更让人伤心与不舍的是与朋友的离别。”
我请同学们练习朗读,刘濮阳读,她把自己代入情景,把诗人的感受读出来。葛灵菲朗读,她读得也很好。
我请女生朗读第三、四句诗句,说说句意,我重点引导他们理解“冰心”一词。我请学生们根据注释来理解,明白“冰心”是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接着,我出示“玉壶”的图片,我说:“我们现在用的茶壶大多是紫砂壶、陶瓷壶,很少见到玉壶,作者用玉壶更能表示他纯洁的心。”同学们大都能明白这层意思。我再出示这两句诗句的诗意: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你们知道,为什么他要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吗?”同学们摇摇头。
我补充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朱婧宇帮忙朗读:“此诗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当时的诗人王昌龄遭到了贬谪,被贬到了江宁,成为了一介县丞,心中的怨愤、愤懑、不满与委屈之情可想而知。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在此分手,临别前,诗人对好友说,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他现在如何了,还请代说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我”指导:“结合背景,我们就更能理解王昌龄的志向、信念是,无论是什么官职,都会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此刻,同学们对于诗人的“志”(信念)理解还比较肤浅。怎么办呢?
三
同学们已经能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了,我请同学们想象诗人和辛渐会说些什么?
我模仿王昌龄,请沈业竣模仿王昌龄好友辛渐,走上讲台与我进行对话。我们模仿两位好友分别时的场景,我先抱拳说道:“如果有洛阳的亲友问到我的情况,请你代我向他们说一句,我的心还是像冰一样晶莹,纯洁。”沈业竣害羞地抱拳低声回答:“我知道了,我到了洛阳,一定会替你转告的。”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借势引导:“同学们笑起来,是因为沈业竣同学虽然完成了转告的使命,但却没有对诗人王昌龄表达安慰和赞美。谁还想再试试?”我请史书鸿上讲台与我进行对话,我说了同样的话,史书鸿抱拳回答道:“朋友,有缘再见,以后再见到你,希望你已经回到原来的职位。”史书鸿这次就把安慰加了进去,“非常好,跟刚才的回答相比较,内容丰富了,稍有不足的是冰心一词含有诗人的志向,还应该有赞美,谁还想再试试?”杜佳泽举手回答道:“如果我是辛渐,我会对王昌龄说别伤心,有志向定会成功,希望下次遇见你,你已经飞黄腾达了。”这次的回答不仅有了安慰和期待,但没有对“冰心”的赞美和敬佩。我指出这点,并作如下总结:“作者是在被贬谪后说出了‘一片冰心在玉壶’,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有敬佩和赞美之意。”
我播放配乐,让同学们带着感情,配乐朗读,注意,前两行读出忧愁、孤独、不舍,后两行读出坚定,我请薛玥凡、鲍明毅朗读,他俩读得更有味道了。
我出示古诗内容理解的填空,同学们一起说一说:“《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秋雨、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我们一起回顾了高适的《别董大》、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