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这个谁都知道,关键是怎么打破?书里给出了几个办法
结果逆推法:预测结果,大胆反推
举个栗子说明:
假设我们现在需要提出一个创意, 以使得 “拥挤的地铁充满乐趣”。
为此, 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 “挤上那辆地铁的那个瞬间, 自己会心一笑” 的场景吧。
想到“会心一笑”, 很有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挠了你的痒痒。
顺着这一想法, 我们倒不妨在自己身后贴上一张小纸, 上面再写上 “请挠挠我的痒痒”几个大字。 当然, 这种想法确实有些离谱。
但如果我们能再稍稍研究一下之前设想出来的结果,便能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方案。
原理:
能够像这样用想象将结果视觉化, 你便能够轻松提出平日里想不到的精彩创意。 所以, 也请大家务必亲自尝试一下这种百试百灵的 “结果逆推法” 吧!
曼陀罗思考法:创意,就是要从简单的联想开始
方法:
首先, 我们需要在中间的方格内写入这次创意主题的“关键词”。
在这一步中, 我们无需苦恼, 无需深思, 只要将头脑中浮现出来的词语填入即可。
接下来, 我们便可以从周围的方格中挑选出具有 “潜力” 的相关词语, 并将其写入另一张 “曼陀罗表格” 中央的方框内。 在完成了这一步骤之后, 我们就应该根据新选出来的 “关键词” 进行二次联想, 并将此次的结果填入其周围的方格中。
怎么样, 这一方法的效果如何? 在填好的方格中, 有没有能够引起你注意的词语呢?
事实上, 我们可以继续选出新一轮中让人颇感兴趣的词语, 并由此展开, 继续联想下去。 当然, 如果要是觉得还是想不出好的创意的话, 我们也可以再回到上一个 “曼陀罗表格” 中, 重新选出其他的关键词。
如此这般, 我们便能够在不断的联想中, 逐渐发现精彩的想法和创意了。
例子:
原理:
“曼陀罗表格” 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找出那些乍看之下意想不到的关键词语, 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
不仅如此, 在这一表格中间预先填入创意的主题, 更是其关键所在。 这样一来, 人们在提出创意时就能按照上下左右对角等8个方向进行思维的扩展了。
那么, 现在再让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平时记笔记时的方式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 学校的老师总是会教育我们要按“由上至下”、 “由左向右” 的顺序进行书写。
但在 “曼陀罗表格” 中, 我们能够实现全方位扩展式的记录模式, 而这也能够帮助
我们更为简单地进行视点的转换, 并使我们能够较为集中地对正中间的主题进行思考,从稍远的角度俯览全局。
也正是因其具有这样一种视觉上的特点, “曼陀罗表格” 才能够使我们的思维更为活跃。
而这也告诉我们, 在创意的提出过程中, 视觉化也同样十分重要。
牢牢把握 “究竟论”
在提出创意时千万别忘了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
比如在看到 “使拥挤的地铁充满乐趣” 这一方案要求时, 我们要首先学会问问自己: “拥挤的地铁究竟为什么让人感觉无聊呢?”
如此一来, 你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系列的相应答案,比如 “里面太热”、 “又闷又臭”、 “站着难受” 等等。 而有了这些具体的原因之后, 考虑应对的解决方案也就十分轻松了。
又或者, 你也可以对这一问题本身提出质疑: “究竟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去挤地铁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 我们有时也能够想到精彩独到的方案。
由此看来, 恐怕就连 “究竟什么叫做乐趣” 之类的问题也同样有其价值所在。
不仅如此, “既然是拥挤的地铁, 那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不挤呢” 之类的提问也很不错。
一旦通过这种方式认真贯彻了 “究竟论”, 我们也就认识到了创意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因此, 在追本溯源之后, 尽管我们可能还会在其他地方抱有相同的疑问, 但我们至少已经成功地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不仅如此, 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同样能够对其他问题有所启发。
我认为, 类比能力高超的人不仅能够轻松看透事物的本质, 也十分善于找出本质相通的其他相关事物。 也正因如此, 他们才具有着超强的创新能力。
所以, 通过 “究竟论” 式的问题意识来挖掘事物的本质, 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也同样能够帮助我们找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和创意。
尾巴
开始使用这些方法把,特别是前面两个方法都是很简单就可以做起来的,经常使用会越来越顺手的!本质还是将创意分解成一个个有迹可循的步骤,而不是让大脑漫无目的的想,而且结果图像化后,能够进一步让大脑全力发挥,真正做到提出创意的想法!
via:健健大侠「创意不是想出来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