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我已读的关于快速阅读的好书
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日本 奥野宣之 江西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个人感觉很好!作者认为读书一定要有印象,不要读完后什么感觉都没有,读完后不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不知道这本书哪个章节、哪句话最精彩、不知道你当时读的时候个人有什么感悟?那怎么办呢?就要做笔记。这本书的重点就是教你做笔记形成积累。把你喜欢的句子照抄在阅读本上,再写上自己的感悟。天长日久,你的积累就很牛了。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积累自己的素养,不论你是写小说还是写评论文章。他的这个思路,我感觉和纳博科夫的卡片式阅读法原理基本一致。就是作者本身是日本人,做事很认真、追求极致,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根筋、变态 ,做笔记他居然说了那么多细节、讲了那么多方法,让我汗颜。日后我会专门为这本书写一篇读书稿,估计没有五六千字结束不了。佩服这位日本读书匠人。
2,《拆书帮-这样读书就够了》 中国 赵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超级棒啊!看完这本书我很欣喜,因为他帮我解决了终极一个问题:我读书到底是为了干什么?可能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荒唐,但是我一直以来都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并没有感到有什么提升之类的。在书中,作者很明确提出了一定要学以致用,否则就是白搭。作者提出了RIA阅读法,即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这个文字有点文绉绉,说白了就是解释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我用我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第一步,阅读图书原文;第二步,解释这本书,用自己的话说明书中的观点和你自己感悟(看到了没,又要有自己的感悟,和奥野宣之的观点都有共同点);第三步,引用、套用,即结合自身实际来引用例子,用在自己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3,《樊登读书法》 中国 樊登 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也是非常的好。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说明了为什么人们要写一本书?这本书的使命是什么?他写一本书究竟是要干什么?作者认为人们写书是想解决什么问题,作者认为这就是一本书的使命。当你在脑海里清晰的梳理了这个架构,你读书的时候就会非常省力,就拥有了大局观。作者还提出了TIPS原则,T-tools,是工具;I-ideas是新的理念;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T,就是书本能提炼出工具性的内容,就是能解决问题的工具,一般都是工具书;I,就是新的理念,是理论性的书,作者会提出新的理念来解释一种问题或者现象;P,实用性,就是它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去;S,就是科学性,它不是凭空捏造的,是经历了科学性的验证过程。作者认为,有提出问题,能解决,并由严谨的论证过程,即是一本好书。
4, 《如何高效阅读》 美国 彼得.孔普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真是太牛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都有,简直是读书百科大全啊。
我总结了基本的内容如下:
扫描阅读法,但是没有什么意义,比如让你在文章中找一个人的名字或者出现了几个人物等。
快速阅读法,也叫速读法,这是最关键的。快速阅读只有印象,但是要抓取关键字,让理解力和速度并驾齐驱。这是书中的重点,什么S型扫读、Z型扫读之类的,很可惜,一目十行的神功笔者还没有练成。
苹果阅读法,为什么叫苹果阅读法,就是比方说一本书的知识很多很多,就是一个有很多水果的果园,里面有很多的水果,你这次进去1小时只能摘苹果,别的水果没有摘。所以就叫苹果阅读法。当然,如果进去果园只摘桃子,那你也可以叫桃子阅读法,是吧?名字无所谓,记住就行。这个阅读法的原理就是只花一个小时去读书,读完后就复述给别人或者你自己,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这个方法特别好,我以后会详细写。
费曼阅读法,就是从头到尾读书,一字不落,一直读到你读不懂的时候,再回头,从头到尾读。这个方法不适合快速阅读工具类图书,特别适合文学、哲学、心理学等枯燥的、晦涩难懂的书籍。这里不怎么介绍,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
目录阅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先仔细看目录,在目录上搞清楚几个事情:1,书本的结构,就是光从目录上看,还没有读正文你就勉强能知道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而且还要能够总结出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工具书典型的结构是分为三部分: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2,看目录中哪些是重点章节,就是你必须要读的章节,哪些是可以省略的不看的章节。
纳博科夫-卡片式阅读法,实际上和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代表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原理基本一致。这也是重点。
主题读书法,事实上,这不算是什么读书法,是一个相同的书本主题列出一个书单而已。
接下来几天,我会就几个主要的阅读方法单独写文章阐述。
以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