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13天(20210204)
(教学类第2本王晓虹主编的《“三问”教学法》)
读第12页——41页,读有所得:
1.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课前目标与重难点的设计,主要可以采用前测、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主要可以采用观察法和提问分析的方法;课后为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提供依据,主要可以采用后测、访谈和作业调研的的方法。
2.知晓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找准恰当的切入点,长期跟进。首先,要科学区分学习能力的“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其次,注重运用一些跨学科的方法,进行“跨界融合”,全程跟踪;最后,还需要坚持“点”与“面”的结合,既照顾整体,也兼顾个性;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时进行调整。
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使用与调整,应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以及认知风格,只有精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才能选择最恰当的教学策略。
(管理类第2本书:苏君阳主编《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
读第16——39页,读有所得:
1.《教育法》包括了五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方向原则、人的全面发展原则、教育公共性原则、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它们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根本准则。
2.以德立校,一是要求校长成为道德领导,把道德因素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石,以道德精神引领学校办学理念。二是要求校长在学校生活中真正落实以德立校的理念,在道德原则的指导下构建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做到处事公正、严格律己和廉洁奉献。三是要求校长能优化与营造学校良好得到的环境,将学校打造成为由学生之德、教师之德和学校之德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3.道德领导不是去控制员工,而是善于引导员工的理念,因为控制的越多,得到的顺从反而越少。作为道德领导的校长,总是善于把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理念,通过塑造愿景、培植价值和态度,使师生凝聚在校长周围,并朝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努力。